第一个,在这次庭审的过程当中,媒体的报道很立体、很充分,新的互联网的这种媒体,包括传统的媒体,主流的媒体,还有其他的媒体,在报道方面是相当充分而且是多元的。而且从法院的角度,也提供了相当完整的文本,现在你通过互联网或者去查阅,也都可以查到。
第二个,在之前的话,大家可能会有各有各的猜测、担心以及期待。但是之后,相对来说,舆论是比较平稳的。那还是在这样一个5天的公开庭审以及宣判的过程中,让大家看到了很多做实的这种证据链条。
第三个,犯罪嫌疑人或者说被告的权利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整个司法行进的过程比较规矩,如果你去拿刑诉法去作为一种参照。我觉得这里有一点是非常重要,应该是“很自信”,为什么说呢?当你要保障被告的相关权利,他可以去提问证人,甚至可以推翻自己原来的一些证词等等的时候,如果相关的证据链条,准备不够充分,经常被打一个措手不及,你就很难有说服力。因此,越是保障相关被告的和各方诉讼权利的时候,对司法人员的水平要求就越高,因此,能做到这一点,也体现出相对来说是比较自信的。
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很期待,这样的一个广受国内外关注的案件,是这样的在以新的刑诉法作为一个背景来进行的,并且给了大家一种信心。那如何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面前,大案、小案将来都能够同等和一致的对待,我觉得这也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其实在济南中院,在发布的相关的微博等等里头,其中在报道整个庭审过程的时候,也有一些与司法有关的名言,这些名言似乎在微妙的表达它们的态度和想法以及它们坚守的立场。比如说“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等等,这两句特别值得关注?!岸苑ㄖ蔚男路缬攵运痉ǔ淌降淖鹬亟岷掀鹄捶侥懿饔谩?。也就是说,你不仅要信奉一种理念,具体实施的时候还能紧密跟它结合一起,所以二者相以相伴,缺一不可,否则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效。再看最后一句,“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这么说了,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认可这个过程,也是体现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呢?来,咱们继续复盘。
解说:
从7月25日提起公诉,到8月22日开启5天的公开审理,再到9月22日一审宣判,两个月来,公众在关注着薄熙来案件的每一个细节。
证人 徐明:
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薄谷开来提出他在法国尼斯买了一个经营性物业,大概需要300万美元左右,我提供了320万美元的现金。
薄熙来:
我相信他们收集的这些证据,都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这些证据只能证明王立军搞了这么一套房子,并不能证明这套房子和我本人有关系。
王立军:
我记得大约3分钟之内没谈任何事情,就是骂,骂的差不多了,就走过来指我鼻子,你必须把此话收回去,谁是杀人犯?然后拍自己的胸脯,我是杀人犯吗?他后来一拳打过来,打到我的左耳朵,而绝不是一巴掌的问题。
公诉人 盛文:
那么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了美国住成都的总领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