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村苹果园,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枝头,“咔嚓”咬下去,汁水顿时充斥口中。果园内,移民群众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运输,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新村社区大村有人口1023人250户,其中移民人口768人,属独木水库库区安置移民。七八年前,煤炭产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80%的青壮劳动力在村里从事煤炭开采工作,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煤矿关停,该村群众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区、镇、村一边做“黑”的减法,一边做增“绿”的加法,让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
“地下不行转地上,大村利用山地资源连片的优势,调整思路发展林果业。”大村村小组组长马国稳介绍,移民搬迁安置部门投了160多万元专项资金,修了机耕路,铺设了管网沟渠和灌溉等基础设施,让荒山升了值,吸引企业入驻发展苹果产业。“累计撬动社会资金1200万元,成立‘东山再起’合作社,流转土地230亩,村民也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变成了‘股民’。”
苹果园建成后,创造固定就业岗位50余个,季节性临工100余个,移民群众除了每亩获得流转土地的保底租金外,还可以参与入股分红,盛果期每亩可获得亩产值20%的分红收益。
雷根国是苹果园园主,是从“黑色”产业转为“绿色”产业的矿企第一人。他向记者介绍,通过几年的试种,最终留下“光辉、华硕、红富士”等四五个适应力强、产量高、口感好的品种,如今,又引进了“新西兰火箭”等高端品种,目前还在试品期,试种成功后扩大种植面积,拓展高档水果线路增加整体收益。
如今,大村移民新村丢下了黑煤炭的“铁饭碗”,端起了红苹果的“金饭碗”。下一步,大村将按照把“东山苹果”打造成知名品牌的思路,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推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让苹果产业惠及更多移民群众。(记者:博达 通讯员:陆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