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林 嘉宾简介:陈林,1975年出生,长期从事政策和理论研究,曾任浙江省瑞安市副市长,现为中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执行组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徐恒杰 嘉宾: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陈林 两个多月以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其中,如何合作与联合是众多新型经营主体都很关心的话题。本期对话,我们邀请曾任浙江省瑞安市副市长、并在第一线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试点的陈林研究员,一起研究和解读农业合作以及相关话题。 从“双层经营”到“立体式复合型体系”:落实“统分结合”需要枢纽组织 主持人:欢迎您参与我们今天的《对话》。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请您谈谈如何理解这些要求? 嘉宾:“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央长期的既定方针,并且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习近平同志早就指出:“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不能动摇”。现在明确把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相互分离,更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非常富有政治智慧。 2013年3月,在全国“两会”的座谈中,习近平同志回顾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农村先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过程,指出:当时中央文件提出要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但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新世纪10多年来,像沿海地区以及农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在这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农村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 上个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立体式复合型”经营体系,是对于“双层经营”的丰富和充实,是一个更形象生动的表述,并突出了合作与联合的“纽带”地位。农户家庭经营不能是一盘散沙,合作与联合的纽带就不能是一团乱麻,而需要形成合作网络并产生自己的中枢纽带,即枢纽。枢纽组织,也是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重要方向,最近几年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都有积极的探索,不仅原有的工会、青年团、妇联、科协等被称为“桥梁和纽带”的人民团体激发了活力,一些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也在大力培育之中。 至于“统分结合”,当前的难点和重点仍然在于“统”。要继续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以适当方式强化和落实“统”的一面。而“统”的载体和途径,只能是合作制。合作制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构造,需要突破和创新。 所谓“立体式复合型”经营体系,“立体”意味着全覆盖多层次,“复合”意味着合作的综合与联合;至于“社会化服务”,更不外乎金融、流通、科技等为农服务的内容——这些都是“三位一体”合作组织的本来意涵。或者说,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构造,合作与联合的枢纽组织,正是“三位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