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时30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客运车到达终点站——铁河乡客运站。“要去没有站点的村子,乘客只有自己想办法。”从事农村客运4年多的司机万师傅说。
赵家村是铁河乡最偏远的村庄,离乡客运站近6公里。从铁河乡客运站下车后,记者只能沿乡村公路步行前往,虽然都是平整的水泥路面,但还是花去1个多小时。
村里60多岁的赵大爷说,现在整个村子只剩下3口人,除了他们老两口,还有位独居老人。赵大爷的子女们都在南昌市定居,只有逢年过节才回趟老家。赵大爷要去市区办事,客运车是他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我们先步行走到乡客运站,再坐客运车到县城,然后转车去南昌市区。”赵大爷说,村里没有通公共汽车,平时生活也很不方便。因为人少,村里小卖部前几年就关门了,平时购买日常用品,只能步行到乡里,来回就得两个多小时。
与赵家村相邻的陶家村、江夏村等都不通客运汽车,从汽车站到村里基本靠步行。赵大爷说,自从村里修了水泥路,路变得平坦好走了。但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人回家很不方便,“什么时候客运车能开到村口就方便了。”
当地居民说,前两年铁河乡还有专门跑摩托车、面包车的,村民到客运站转乘即可。近两年,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少,生意越来越难做,原先跑车的都去外地打工,村民下了客运车后只能步行回家。
新建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汪建根坦承,不论是城市公交,还是农村客运车,走的都是主要县乡公路,对于偏远村落,公共交通还未到达。按规定农村客运应该开辟乡村线路,但是客运企业为追求利润,省去了一些客源较少的村落。
“现在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村里都是老人小孩,有些村子甚至见不到几个人,如果客运车绕行到村子,增加的运营成本实在负担不起。”司机万师傅说,加上农村人口居住点分散,乡村道路路况较差,客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单靠企业很难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