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农业事务中有了一定话语权,但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需要认真总结农业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积极、出色、有效地做好农业外事工作。要坚持对外开放,胸怀全局、放眼世界,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既要奋发图强,努力搞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又要同舟共济,推进世界农业发展,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消除贫困,做出有益贡献。
农业对外开放的特点
1.农业对外交往的范围与渠道不断开宽。双边方面,由过去与50多个国家扩大到现在与150多个国家有往来,由苏联、东欧、亚非国家为主,扩展到遍及全球五大洲,包括一些太平洋岛国;多边方面,参加了许多国际机构的合作与活动,如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等;参加区域性的组织活动显著增多,民间农业交往也很频繁。
2.农业对外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深入,方式更加多样化。按平等互惠、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或三方定期洽谈合作项目。科技方面,互访考察、培训讲学,举办研讨会,办展览会、展销会,交流情报资料、品种资源、样本,进行合作研究,共建实验室、科研中心,创新示范,技术援助等;经济合作方面,接受援助、贷款,吸收外企投资,援外、境外办企业、技术培训、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生产资料贸易等。
3.农业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我国积极参加或主持承办各种高层次农业国际会议。在参加涉及世界粮食安全、消除贫困、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食品安全、防治动植物疫病、海洋捕捞、农产品贸易等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谈判研讨协商中,我国一贯坚持公正、公平、公道、正义的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平衡和谐发展,深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