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切实解决了市民“买菜难”问题 孟祝斌
近日,昆明市政府印发了“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成立昆明市“米袋子”、“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荣亲自担任昆明市“米袋子”、“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以保障昆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新春伊始,“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已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据了解,今年昆明将再建44个菜市场,以及20个重点粮油项目。到2017年底,昆明将力争形成300个以上“永久性”菜市场,并形成“五位一体”的城乡蔬菜网络销售体系,切实解决市民“买菜贵”“买菜难”问题。
去年成绩 完成51个标准化菜市场主体建设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并不陌生。无论是前不久“中央一号文件”,还是今年的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它都处于重要的位置。其目的是解决百姓的买菜贵、买菜难、保障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无论是“米袋子”还是“菜篮子”,都与广大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2012年,昆明市就将“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置于“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当年,昆明粮食产量达到121万吨,新建或改造蔬菜基地8.116万亩。此外,市级财政还专门拨付1.2亿元资金,用于主城101个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建设。
2013年,昆明粮食播种面积达411.64万亩,完成任务的110%;蔬菜播种面积165.33万亩,完成任务的114.02%。同时,完成51个标准化菜市场主体建设,其中包括全市最大的东华菜市场正式开业。
今年目标 确保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
今年,昆明市“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中,对于CPI涨幅总体控制目标是,确保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食品价格重点时段环比涨幅低于省下达目标。为此,市政府成立了“米袋子”、“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荣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保建彬,副市长李喜、阮凤斌、杨勇明任副组长,成员则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局等22个单位构成。旨在“强基础、调结构、提质量、保供给、稳价格”,保证粮食、蔬菜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市场繁荣稳定。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重点做好基地建设、配送物流、市场建设、安全监管、资源要素、应急储备、调控监管7个方面的工作。
“买菜贵”的破解上,提出基地建设,明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100万吨以上;强化蔬菜基地建设,全市播种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蔬菜上市量300万吨以上。加快畜禽标准化、生态化养殖,防止畜禽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确保肉类产量不低于50万吨,奶类总产量不低于10万吨,禽蛋产量不低于8万吨。
“买菜难”的应对则关系市场建设,昆明提出将在主城区周边规划建设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若干个配送中心,东南西北方向合理规划建设大型标准化菜市场,在现有小区、社区内建设社区菜店和平价商店。此外,还将积极探索规范在社区和居民小区开辟早市,想办法利用空闲地开辟临时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切实缓解群众“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
昆明市还明确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党政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及时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外,提出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昆明现状 主城现有381个菜市场
按照昆明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加上去年新建、改造的51个菜市场,昆明主城区现有菜市场381个,包括标准化菜市场38个、农贸市场148个、生鲜超市195个。这些菜市场遍布昆明主城,满足着数百万人日常的生活需求,保证了市民“菜篮子”有所着落。
“昆明大力推进菜市场建设改造,目的就是让市民能在家门口就方便地买菜。”一名负责此项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说,菜市场是“菜篮子”供应的渠道,推进菜市场建设,是解决“买菜贵”、“买菜难”的突破口。
该负责人介绍,新年伊始,昆明已提出目标,今年计划再建设44个菜市场,其中包括4个乡镇集贸市场,进一步解决市民买菜问题。目前,相关建设方案正处于讨论和完善中。
值得一提的是,较之此前菜市场建设,今年官方将更加注重从规划和选址布局上确保新建菜市场的效用的发挥。
“某种程度上,昆明的菜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量了,相反,分布不均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上述工作人员坦言,一些地方菜市场难得一见,而一些地方却出现扎堆的情况。
对此,官方在接下来的菜市场建设中,将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人口密度、辐射半径、城市管理、交通组织等需求,计划把菜市场规划与学校、医院、派出所、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预留菜市场专用空间,保证菜市场建设。
稳价保供 20个项目保“米袋子”供应
常言道:“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市民来说,“米袋子”的意义不可小觑。昆明作为云南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和粮食流通中心枢纽,粮食问题更是重要。
昆明提出,坚决贯彻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安全。粮食生产上,通过农业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0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00万吨。
流通环节的稳价保供方面。目前,昆明市共有145个平价销售点和42个稳价保供点,按略低于市场价格供应粮食,以确保全市粮食供需平衡,价格基本稳定。2014年,这一方面将继续得到推进和加强。
此外,市粮食局已列出计划,今年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建设20个重点粮油项目,涉及到仓储设施、物流设施、主食产业化、粮油加工和信息化建设等,强化跟踪服务,加大监督指导力度,为落实“米袋子”工程,确保全市粮食流通安全。
另一方面,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做好“放心粮油”网点规划布局,积极培育“放心粮油”示范企业,逐步建立起便民、惠民的“放心油粮”网络体系。并且,深化粮食产销协作,继续巩固与粮食主产区建立的产销协作关系,切实掌控粮源,加大粮食购入,增加粮食库存,保障市场供应。同时,严把粮食质量安全关,进一步落实昆明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联合工商、质监、价格、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十二五”规划 新增40万亩蔬菜基地
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昆明要在滇池流域以外区域新增 40 万亩蔬菜基地,力争到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达 200 万亩,产量达450万吨。
据昆明市农业局数据,2011年,昆明开始进行新建蔬菜基地试点工程,新建 3万亩蔬菜基地,2012年新建设8万亩。如今,昆明蔬菜基地共有11万余亩,涉及11个县区,主要都是在滇池流域以外的区域,包括嵩明、宜良、石林、阳宗海、晋宁、安宁、富民、禄劝、寻甸、东川和倘甸。
在滇池流域外新建蔬菜基地,除了国务院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政策的要求外,也是结合了昆明城市发展规划和滇池流域的?;ふ?。“以前的蔬菜基地就在西山、官渡等地,在昆明城市化的过程中,慢慢向呈贡、晋宁扩张。”农业局一名负责人介绍,特别是昆明实施滇池流域“四退三还”以后,以前的蔬菜基地全都退了出来,就需要在这些区域以外再建新的基地,所以提出了蔬菜基地东移和北扩的问题。
他说,新建蔬菜基地建成后,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昆明连续干旱的情况下,基地对保证蔬菜的稳定生产,保障市场的有效供给发挥了稳定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昆明人口和蔬菜消费情况,昆明市一年只需要 90万吨蔬菜,每天两千四五百吨,但蔬菜基地每天的产量就近万吨,因此70%的剩余蔬菜供给到外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