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从推广烤烟套种秋马铃薯、玉米套种秋马铃薯及大豆等间作套种技术入手,增加复种指数,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今年,该镇粮经作物总播面积19.88万亩,其中:水稻1.9万亩,玉米2.8万亩,马铃薯10.2万亩,其他粮食作物1.65万亩。
按照“百亩核心、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高产创建示范样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举办马铃薯科技示范样板,加大以测土配方施肥、定向湿直播技术、地膜覆盖、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间套种多样性种植、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良种良法为重点的高产、无公害、标准化、规范化栽培技术推广力度,规范和提高种植水平,提高科技含量。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为农产品基地区域化、规模化建设服务;抓住中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良好时机,以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实施好550口“彩虹水窖”、3000亩兴隆村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五小水利”示范乡镇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根据马铃薯、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组织开展好“联基地、联企业、联大户”活动,采取培训、示范、宣传、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推广适宜的新良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在提高作物单产、品质和效益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种、养、加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加速培育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优势特色产业带,使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周边,扩大辐射。
培训新型农民。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培训工程”,以农广校为阵地,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落脚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开展针对性强、务实高效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农民科技意识,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同时,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努力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做好各种惠农补贴发放。认真落实兑现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生猪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严格按照“一折通”进行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