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豌豆敲开朵祜致富门
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群众通过规模种植水晶豌豆,实现了400万元的收入,成为了该村群众增收的又一特色产业。
走进寅街镇朵祜村,有序规整的水晶豌豆架布满村山地,绿油油的豌豆长势喜人。彝族群众在田间地头忙个不停,有的进行采摘,有的在给豌豆浇灌。村民李建辉向记者介绍,以前考种植小麦、老品种豌豆,每亩收入只有200多元,去年妻子普换芹一人管理2亩水晶豌豆,采摘卖了8000多元,收入可观,今年扩大种植7亩,现已进入采摘期开始上市。
朵祜村是一个地处海拔2400米的彝族村,全村共有彝民289户1103人,由于地处偏远高寒地区,缺少产业支撑,经济发展较为迟缓。2010年,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华昌试种20亩,第一年便取得了亩均4000元的好效益。朵祜村委会抓实机遇、立足村情,积极为群众购买种子,县、镇、村技术人员时常深入田间地块狠抓科技培训,积极探索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大面增产增值。截止今年,水晶豌豆从小片种值到全村推广形成规模,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20亩发展到100户1000亩。预计总收入达400万元。
弥渡县寅街镇朵祜村群众通过规模种植水晶豌豆,实现了400万元的收入,成为了该村群众增收的又一特色产业。
走进寅街镇朵祜村,有序规整的水晶豌豆架布满村山地,绿油油的豌豆长势喜人。彝族群众在田间地头忙个不停,有的进行采摘,有的在给豌豆浇灌。村民李建辉向记者介绍,以前考种植小麦、老品种豌豆,每亩收入只有200多元,去年妻子普换芹一人管理2亩水晶豌豆,采摘卖了8000多元,收入可观,今年扩大种植7亩,现已进入采摘期开始上市。
朵祜村是一个地处海拔2400米的彝族村,全村共有彝民289户1103人,由于地处偏远高寒地区,缺少产业支撑,经济发展较为迟缓。2010年,该村党总支书记李华昌试种20亩,第一年便取得了亩均4000元的好效益。朵祜村委会抓实机遇、立足村情,积极为群众购买种子,县、镇、村技术人员时常深入田间地块狠抓科技培训,积极探索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大面增产增值。截止今年,水晶豌豆从小片种值到全村推广形成规模,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20亩发展到100户1000亩。预计总收入达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