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季菜市蔬菜丰富
对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来说,冬季农业所占的分量和可能的前景都不言而喻,这一点只要随便数一数那些特色农产品便能知道。
3月份元谋葡萄上市,直至11月份梅里雪山下的冰葡萄上市,云南葡萄供应时间长达9个月;马铃薯实现了3季串换轮作,随着冬马铃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一年四季市场上都有云南鲜薯的身影;金沙江边、红河两岸、潞江坝里,高原的阳光下黄瓜、无筋豆、西红柿、啤饲大麦、油菜、西瓜、仙人果……绿的、黄的、红的,五彩的田野昭示着云南冬季农业开发从面积到产量、从深度到广度、从规模到效益都跃上了新台阶。
现状
冬季农业开发已覆盖全省县市区
冬季农业开发范围和品种数量越拓越宽
开发区域从2003年10个州市的59个县逐步扩大到全省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如今,全省冬季农业开发面积已超过,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产值突破300亿元。冬季农业开发品种从最初的以冬玉米、冬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逐渐拓展到冬早蔬菜、冬马铃薯、冬玉米、啤饲大麦、冬油菜、冬季烤烟和香料烟等经济作物。全省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以滇南热区为主体、金沙江低热河谷为补充、滇中及以北地区大棚温室等为延伸的冬季农业开发格局,以产品数量优势、作物种类丰富的特点在全国占领了主要市场份额。
产业效益和增收潜力得到极大释放
市场打开了,农民得到了实惠,去冬今春全省冬农开发实现产值302亿元,亩均产值达到1231元,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400元提高到1006元,增加2.5倍。在元谋县坝子里,统一育苗、统一耕作标准的西红柿沉甸甸地压满枝头,亩产可以达到10吨,按平均9块钱一公斤的收购价格,一亩就能收入9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市场占有率今非昔比
冬早蔬菜、冬马铃薯等种植面积连续10年快速增长,产量和效益持续增加,成为冬农开发的优势主导产业。2013年,全省冬早蔬菜产量837万吨、冬马铃薯鲜薯产量296万吨,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谋、通海、弥渡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宣威、陆良、芒市、建水、富宁等县(市)成为全省重要的外销马铃薯基地;弥勒、泸西的冬季芦笋,元阳、绿春的冬水田养鱼成为一张张冬季农业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各地的客商。
科技创新和推广运用打造出增收田
以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等为主的“十大科技增粮措施”为冬季农业开发提供科技支撑。去冬今春全省完成小春粮食高产创建154片、160万亩,间套种完成1000万亩,覆膜种植300万亩,仅这3项措施就增产粮食70多万吨。
产业化经营助冬农产品经济效益提高和竞争优势增强
全省冬季农业订单开发面积达1100万亩,占总面积的45%。冬马铃薯、供港澳蔬菜等基本实现订单生产。全省冬农开发基本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农户共同参与开发的经营格局。红河州一改由政府单一投入和扶持的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活跃的产销对接让农户还种在地里的蔬菜早早找到了婆家,全州冬季农业订单开发面积达67.2万亩,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带动整个产业活力迸发。
目标
把冬季农业培育成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抓基地建设,为冬季开发打好基础
瞄准各自优势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南部热区和金沙江、元江、澜沧江等干热河谷以冬早蔬菜、冬马铃薯、鲜食玉米和冬豆类为主,滇中及以北地区以冬油菜、晚秋和早春马铃薯、秋季蔬菜为主,舞出各自精彩。把中低产田改造、国家“菜篮子”工程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结合起来,为高标准冬季农业开发基地打下灌溉沟渠、机耕道路、温室大棚、土壤改良、统一除害等良好基础。
撑起科技这把保护伞,以高产创建、间套种植和地膜覆盖栽培等科技措施助力我省冬季农业开发
明年我省将继续以高产创建作为粮食作物增产增收的主要措施,以万亩粮油高产创建1000片为示范,辐射带动3000万亩,使示范点粮食总产量较前3年平均增长5%以上;实施粮粮、粮烟、粮油、粮菜、粮蔗、粮果等间套种技术推广4000万亩,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推广“三诱技术”为主的绿色防控,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无公害化生产,扩大冬季农业开发规模和效益。
打造“云菜、云薯”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冬农开发名牌产品,不断拉长加宽农业产业链条
不光要拿出好产品还要拿出好营销,为了缩短田地到餐桌的距离,我省还将鼓励和支持省内营销企业、合作社等到大中城市建立展销、批发网点和配送中心,以连锁经营、直供直销、代理配送、网上交易的新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开拓云南冬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除了抓产量,冬农产品的质量监测也是我省提高冬农开发水平的重头戏
从产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从源头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并不是空谈的噱头,确保冬早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云南正为之不懈努力。设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置检测场所,配备检测设备,集中培训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我省把食品安全的这把锁装在生产的最前端,冬早蔬菜等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重拳出击,未经检测合格的冬早蔬菜一律不得销售和外运等措施,让丰富多样、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更加纯净、健康。
数读
2400万亩
云南冬季农业开发区域从2003年10个州市的59个县逐步扩大到全省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如今,全省冬季农业开发面积已超过2400万亩,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
302亿元
全省冬季农业开发实现产值302亿元,亩均产值达到1231元。
2.5倍
冬季农业开发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400元提高到1006元,增加2.5倍。
记者视角
潜力有待激发
虽然云南冬季农业开发风景这边独好,然而近年来,尽管农产品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农村劳动力紧张,农业用工成本增加,油、电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高位运行等因素不断挤压农业收益空间,仍然偏低的比较效益让企业和农户加大冬农开发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而我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依然滞后于农业发展和应对自然灾害的需要,在我省连续多年干旱的影响下,冬春农作物灌溉缺水依然是冬季农业开发的卡脖子问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青菜萝卜就筐而卖”的现实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很大一部分产品仍属于原料供应型,加工增值不足,停留在传统市场零售阶段的市场营销手段落后,制约着云南冬农开发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