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大佬”力促原料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思念食品首席运营官王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麦收购价一斤不到1.2元,磨成面粉再做成水饺,一吨均价15000元,除去馅料成本,小麦的价值提升了3倍多。目前思念95%的原料粮从河南省内采购,带动25万农户。
龙头企业带动的还不止一般农户。河南黄国粮业也是思念速冻食品产业链上的一环。为满足速冻食品对高品质糯米粉的需求,黄国粮业在潢川县成立了糯米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林海银就是入社农户之一。林海银只管专心按要求种粮,黄国粮业高出市价收购,磨成糯米粉供应思念公司进一步深加工,做成美味的汤圆,走进千家万户。
在这个链条中,各方多赢:林海银得到了比种植一般粮食更高的回报,黄国粮业从一个规模很小的糯米粉制造商发展成为糯米粉行业的大型企业,思念食品公司则以高品质产品赢得市场,目前思念国家级技术中心拥有通过CNAS认证的国家注册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获得126个国家认可。
“思念的第一车间应在田间地头,最终要让农民成为思念产业链上的农业工人。”说到食品龙头企业如何更好地促农增收,王鹏干劲十足。他说,公司目前已与基地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制,通过采取签订合同、支付预购定金、发放生产扶持资金、赊销生产资料、提供系列服务、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联结方式,公司与农户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效果很好。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认为,龙头企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政策面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扶持粮食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他同时建议龙头企业应进一步优化完善和农民的利益联结分享机制,让农民的丰收粮能换来更多的增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