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让粮农口袋更鼓,事关国计民生。
有数据表明,小麦加工成面粉、饼干、挂面,每公斤增值3—10倍。从大粮仓跨向大厨房,2011年,河南提出主食产业化发展思路,建设粮食经济强省。为此,河南设立“省政府建立主食产业化专项资金”,整合涉粮、涉农资金2亿多元,有针对性地对134个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同时带动222个主食产业化项目建设。仅一年时间,河南省2012年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已达1671.8亿元,较上年增长9.5%。
汤阴县的粮食加工转化量就十分可观。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汤阴粮食加工能力已达240万吨,而全县粮食总产仅39.4万吨,这意味着汤阴还要消化周边地区200万吨粮食。益海嘉里集团在汤阴建成日加工2400吨小麦精制粉生产线,一条线就能带动小麦种植100万亩。汤阴粮食产业化势头强劲,直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2万余人,带动农户超过10万户,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8%。
“今麦郎面粉厂能把咱村的粮食全‘吃’掉,价格还不低呢!农闲时还可以进厂当工人,收入也不少。”汤阴县伏道乡侯庄村村民张军正在麦地里扬起水管给小麦浇水。今麦郎面粉(安阳)有限公司在汤阴县年处理小麦20万吨,带动小麦种植50万亩。
老牌粮食生产大县漯河市临颍县也在跨越前进。县委书记王国干介绍,临颍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经营主体,依靠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天冠集团等农业产业化大型企业,构建起粮食、无公害蔬菜等多个类别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龙头企业当好“火车头”,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产业链上的农业工人
一个面粉厂或食品加工厂只能称为粮食加工企业,粮食产业化要打造的是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根链条中,发挥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更好促进粮农增收,至关重要。
作为河南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郑州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算是速冻食品行业的“大佬”,他们的产业链条从土地到餐桌实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