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央高层告诫,推进城镇化路子必须走正?
为什么中央高层告诫,每个行政区、各级行政区都要扩张城市面积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
为什么中央高层告诫,需要研究如何重组和转移特大城市部分过度集中功能,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
为什么中央高层告诫,要摸清18亿亩耕地红线特别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在红线和底线基础上推进城镇化?
为什么中央高层告诫,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
告诫,折射出清醒和负责。告诫,也远不止这些。置于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深思。而解决这些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
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浩浩荡荡的人口大迁移,推动着千年古国史无前例的社会大转变。“持续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将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
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但,当数亿人同时行进在由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演进的征途上时,城镇化远不是洞开城门、扩建新城、接纳“新人”那般简单。
在一个人多地少、城乡区域差异大、生态环境几近承载极限的条件之下,如果城镇化的方向不明、路子不正、措施不当,“必然会犯历史性错误,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人”向哪里引?
尽管过去30多年,已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入城镇,城镇常住人口已超过了乡村人口。但是,仍然有更多的农民等待着“进城”。
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表明:到2020年前和2030年前,中国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3亿和3.9亿。
这意味着,在未来10至20年间,中国将有与美国人口总和相当的庞大人群由农民变成城镇人口。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
乡村-城市,几乎成了联通中国农民不息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一级台阶。跨过它,往往浸透着家庭的酸甜苦辣,也映照出这个伟大国度追逐“中国梦”的艰辛曲折。
遭到抨击的城乡二元社会,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打通城乡也不可一两天就能完成。然而,农民的“求变”,到了群体性集中释放的时期。农民要找到相对高、相对稳定的从业岗位,要完成身份嬗变,要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要实现更幸福的生活追求,眼下的选择,似乎只有拼命涌向进入大中城市的“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