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芋头生产还有个奇特的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芋’”。主产地靖江、泰兴、兴化和姜堰,就大致分别为中壤土、黏土、高沙土等。不同的水土,产生了不同的芋头。
靖江香沙芋是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的特有产品。这里土质以中壤土为主,酸碱度适中,保肥供肥能力强,优越的土壤环境条件极适宜香沙芋支链淀粉的形成和积累,靖江香沙芋口感细腻,有一股独特香味,素有“芋栗”之美称。
但它离开了靖江本土,就怎么也长不出原有的味道了。靖江红芽芋头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海兵,在泰兴市广陵镇租地种植香沙芋,结果上市后被喜吃香沙芋的人当作假冒产品。“因为吃起来口感不如靖江原产地的那么正宗。”陆海兵说。
有意思的是,即便同在一个镇,产出的芋头品质也略有不同。在兴化市垛田镇,以张庄村为界,西边村庄生长的芋头,比东边村庄生长的芋头个头要小一些,但口感更好。一坨坨四面环水的垛田,收了油菜籽之后,下茬大多改种芋头。
“垛田的龙香芋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兴化人相信这源于垛田独有的水土……”去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让亿万观众见识了兴化水乡垛田,四面环水,极易浇灌又难有水渍,极适合龙香芋生长的绝佳条件和独特环境。
“千亩碧波成片,芋叶迎风招展,扎着头巾的农人在其间影影绰绰,秋收的季节里,这样的劳动场面远观是水墨,近看已成风景……”当地文人这样描述着泰兴香荷芋的观赏场景。泰兴中东部高沙土地区有10个乡镇种植香荷芋。
黄桥镇祁巷村支书丁雪其说,当年村里曾尝试过引进一些“时髦”的作物品种,比如山东大枣、大葱等等,“东西都是好东西,可就是在我们这里长不好”。想来想去,还是回归了本原——种香荷芋。“想不到,一亩能收入上万元!”
位于通扬运河北岸的姜堰区,水网密布,特产紫荷芋,其独特之处是煮熟后肉质细腻松滑、味甘可口,入口即化。今年它被选为特供农产品,登上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舰载空军所需芋头全部由姜堰的基地供应……
传统农业产品的现代化生产经营,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泰州芋头的生产经营,也面临着一个“分”与“合”的问题:按照自然规律,应该各种其芋,各显其特;按照经济规律,又应该集中集约,规模统一。
“地方传统土特产品产业难以发展壮大,究其重要原因,要不就是缺少市场引导,产生不了合力和竞争力,自生自灭;要不就是政府拉郎配,盲目发展误导,大兴大落。”南京农业大学一位专家说。
泰州芋香辩证“发”思维决策的结果是:宜分则分,分中有合;该合则合,合中有分。泰州市委副书记杨峰说:“传统特色农业原本就是弱势产业,经不起折腾。运用现代理念和手段发展这个产业,也要求实定位,分合有致。”
宜分则分,合中有分:不强行要求统一品牌,各种其芋,各显其名;同一产业,同一县区,不强推同一品种、同一生产经营模式和方式,鼓励农民灵活经营。
该合则合,分中有合:品种优化,标准优质,无公害,讲质量,共同研发和突破芋头产业发展瓶颈,组建合作社抱团发展、联合组团拓市场等等。
为做大做强香沙芋产业,靖江市成立多个香沙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自主种植的成员实行供种、技术、收购、包装、品牌、销售“六统一”。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靖江香沙芋常年种植面积超2.5万亩,年销售近亿元。
泰兴市在黄桥老区的10个乡镇规划布局了种植基地,成立了由泰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8个团体单位发起、相关镇村全部加入的泰兴香荷芋协会,提升了生产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了芋头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