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珠三角农村集体资产总量急剧增长。截至2012年末,珠三角8个市村、组两级集体资产达3228亿元,占全省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的89.2%。为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珠三角各市区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和制度创新,强化交易、管理和关键三大重点环节,积极探索集体“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交易规范化的村(居)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财务专业化的村(居)集体经济财务监管中心平台和监控信息化的网上财务监控平台的推广落实,为广东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构筑了坚强的保障。
——交易规范化。
珠三角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物业经济为主,集体建设用地、厂房、商铺等物业的租金收入,占每年集体收入的八成以上。这些物业的出租交易环节,是造成股民上访、干群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佛山市南海区平东社区农民李永祥说,以往的物业交易都由村里自行进行操作交易。公示范围小,参与竞拍的人不多,还存在某些村干部故意缩短公示期,甚至根本不公示,导致资产由特定的人低价购得,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在规范集体资产交易环节方面,南海区率先破题。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建设。“我们通过在镇一级建立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在集体资产管理上实行分级交易。对于租赁时间超过6年、年租金收入超过10万元等条件的项目,规定必须在镇村(居)集体资产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南海区政务委员叶迎津介绍道。
“交易过程统一使用公开明标竞价的方法,交易信息及结果在网上和村、组公布栏里及时公布。”里水镇委书记朱辉球说。
里水镇沙涌社区居委会书记李业华说:“村集体资产放到镇交易所进行交易后,村民看得明明白白、干部清清白白,有效减少了农村内部矛盾。”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的建立,促进了南海区农村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和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公开化。其他市区纷纷到南海取经,积极效仿,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在珠三角各市区迅速推广开来。
——财务专业化。
2006年4月起,佛山市顺德区全面启动了以引入社会中介代理农村财务为核心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各镇(街)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共选定了6家中介组织作为代理记账的“第三方”,各村(居)、股份社集体的财务移交“第三方”代理,代理费用由镇级财政负担。截至2012年底,全区委托中介组织代理的账套超过1400套。
顺德区乐从镇上华村党支部书记郑建华表示:“以前,村里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账目不清的状况时有发生,导致了群众对村干部有猜忌。现在,政府出钱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来做账,村里不仅省时省力,财务情况还变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的了。”
“引入‘第三方’代理农村财务,真正实现了钱、账分管,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运作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从而提高了集体资金利用率,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顺德区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何鸿佳说。
——监控信息化。
南海区2011年10月全面推进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建设,去年上半年全区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已全面开通运行,共有2917个村(居)集体套帐纳入监管范围。这一平台将所有集体资产、资金、合同、债券、债务、会计账、出纳账及集体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在线动态全过程监管范围。
“现在只要在网上轻轻一点,就能查到村集体资产的情况,村民对资产心中有数,对村干部的猜疑就会消失了。”南海区平东社区农民陈醒帮说。
目前,珠三角地区有255个镇(街)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管平台,128个镇(街)建立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广东提出,2014年珠三角地区全部镇建立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镇级交易平台为节点,向上下两端延伸,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