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云南蔬菜产值已占种植业产值的20%。全省农民人均种菜收入239元,在一些主产县,蔬菜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3年昆明市的官渡、呈贡、嵩明等蔬菜主产县区,菜农人均种菜收入达到3413元,昆明菜农人均种菜收入达到了2031元。呈贡、元谋、通海等传统蔬菜产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一些历史上不种或很少种植蔬菜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逐步发展蔬菜种植。而宜良、泸西、丘北等县已成为云南蔬菜生产的新兴产区。
云南传统的蔬菜种类以青白菜、番茄、辣椒、瓜果为主。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省批量种植的蔬菜种类多达70余种,品种数以千计。大宗菜、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发展,结构不断优化,蔬菜市场周年供应,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在季节上,冬春早蔬菜的优势继续在全国得到保持,近几年来夏秋蔬菜的优势得到充分显现,做到蔬菜市场供应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在蔬菜产区,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良种引进及繁育、先进技术组装配套、设施园艺、节水灌溉、产后保鲜加工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引进推广,使蔬菜产量、质量和整体效益等得到较大提高。今年冬季农业开发中种植的300多万亩蔬菜平均产值达到了107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云南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已有近50个,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7个。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速了由分散生产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蔬菜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云南蔬菜出口72万吨,出口额877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1万美元。其中出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蔬菜量为2.2万吨,出口额5808万美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泰等国贸易零关税的启动,使蔬菜成为云南出口量最大的鲜活农产品。
云南新老蔬菜产区都加强了生产的源头控制和违禁农药的监控力度。到目前为止,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面积有11万亩,产量10.6吨,产值1.03亿元,企业5家;已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的面积24.84万亩,产量34万吨,产值4.5亿元,企业46家。(完)(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