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现在我们看到已经产生的一些问题,最终都要通过遵循城镇化的社会系统内生运行规律来解决,逐步减少乃至完全消除主导城镇化过程的“人治”色彩,以法治原则处理经济、政治、社会、法律之间不协调和系统失衡问题。
倪鹏飞:城镇化就是要把乡村中国转变为城市中国,那么我们的治理方式肯定也要发生变化,从过去通过宗法治理,转变为通过法治来调整新的社会关系,这就会涉及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结束语
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而在接下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向国内外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撬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
本着为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新型城镇化”提供样本参考,助力各地走上一条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的想法,《法制日报》视点版从9月4日起推出聚焦“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围绕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这一重点问题,选取了全国十余个地区,深入实地采访调研,并邀请权威专家对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解读。我们关注了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关注了城镇化中的土地流转试验、盲目“造城”运动、困扰城镇化的“城市病”,我们还关注了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粮食安全问题,城镇化过程中的“过渡社区”,法治如何替代乡情治理社区的问题。
短短十篇篇幅,难以囊括新型城镇化给我们提出的新命题。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中央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地方因地制宜实实在在的实践。希望我们的报道能为正在探索中的地方改革提供借鉴,更希望我们的关注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起来为这场影响深远的中国实践出谋划策、献智献力。(记者 范传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