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信息网对上周(8月5日-11日)蔬菜价格监测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山东生姜价格上涨281.02%。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6月中旬以来,全国生姜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每斤零售价格已经突破5元,部分地区每斤价格6元到8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
与6月10日相比,8月10日全国生姜价格上涨逾35%。分地区看,31个省区市生姜价格均上涨,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山东涨幅居前,在50%~85%。
消费旺季生姜供应量减少
预计新姜上市后价格回落
分析来看,生姜价格上涨与种植面积减少、姜农惜售密不可分。
受“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传统影响,夏季是生姜的消费旺季,加之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创纪录的持续高温天气,市场对生姜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
然而,生姜的市场供应量却减少了。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的调查显示,最近两年生姜价格持续低迷,姜农种姜积极性下降,2012年生姜种植面积下降最明显。
来自农业部信息网站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为198万亩, 2009年为228万亩,2010年为239万亩, 2011年大约为430万亩,在经历了几年的扩张以后,由于价格低迷,2012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缩减至322万亩,比2011年减少了25%。
此外,今年5月份,生姜主产区山东发生了“毒生姜”事件,涉毒生姜全部被销毁,这使得生姜种植面积和供应量进一步减少。
据业内人士分析,市场需求旺盛,生姜供应量却下滑,供不应求自然会推高生姜价格。
其实,每年7、8月都是生姜市场青黄不接的时期。鲜姜要到11月份以后才能大量上市,随着库存减少,加之生姜比较易于储存,看到终端价格上涨,姜农惜售心理加重。预计在新姜上市前期,生姜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新姜大量上市后价格才会有所回落。
如何避免农产品暴涨暴跌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个别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市民买难菜农卖难的报道出现,从“姜你军”“蒜你狠”到“辣翻天”,舆论戏谑的背后充满无奈。
“生产环节缺乏调控手段,信息不对称,农民安排生产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容易造成农产品结构性短缺或者过量,引发价格失衡。”山东省委农工办副主任刘同理表示。
专家指出,从市场规律看,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弹性,弹性越小波动幅度越大。因为蔬菜等农产品供求弹性比一般商品小,价格波动自然相对大一些。不过,蔬菜价格的暴涨暴跌影响市场秩序,菜贱伤农影响农民利益,菜贵买难影响市民生活,从这个意义说,政府层面的合理引导很有必要。
“政府不要直接去干预价格,要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做工作。”多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他们认为,避免“蒜你狠”“姜你军”频繁出现,应完善信息保障机制,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引导农户合理种植、适时销售,更好地维护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还有专家表示,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是我国农业分散经营体系弊端的体现,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提高了,生产和销售环节信息容易掌握。“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也需要创新,比如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订单经销,这样生产和销售环节就可实现预测”,徐坤说。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也认为,长久来看,要建立综合性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机制,实现市场上农产品供求的动态平衡。“农产品价格不是不可以涨跌,但是应有一个合理的度,而不是现在这样暴涨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