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打高原牌、走特色路,科学谋划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在求变、破局、突围和超越中,以坚果、核桃、甘蔗、咖啡、橡胶、茶叶为主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带动农业增产增效,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核心速读
镇康县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特色农业逐渐成为“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理念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可靠财源。目前,全县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61.37万亩。其中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基地144.6万亩,去年末全县农业总产值151516万元,六大高原特色产业总产值就有40787万元,占农业产业总产值的27%。
到2015年,力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达180万亩,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值达37亿元,人均将拥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亩以上。
做优坚果:
努力实现“世界坚果看中国,中国坚果看云南,云南坚果在镇康”的梦想
1996年,镇康县依托“18生物工程”,开始种植澳洲坚果。2005年,该县引进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在南伞镇田坝村建立了5000亩澳洲坚果标准化高效示范种植基地,通过“市场引业主、业主拓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思路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了澳洲坚果产业发展。
目前,全县已经种植坚果21.97万亩,共引进344、788、246、660、741、508、O.C等优良品种7个,产值13773万元。澳洲坚果已经成为镇康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优势产业。
在澳洲坚果产业发展中,镇康县引进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在特色工业园区投资8500万元新建了全国最大、标准化生产、年处理1万吨的澳洲坚果加工厂。目前,澳洲坚果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随着澳洲坚果加工厂的建立,澳洲坚果业与加工业形成有机结合的力量,将助推澳洲坚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到2015年,全县澳洲坚果面积将达23万亩(挂果面积3万亩),产量达860吨,农业总产值达14051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坚果收入达1000元以上,实现“世界坚果看中国,中国坚果看云南,云南坚果在镇康”的梦想。
做特咖啡:
力争把镇康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咖啡生产基地
镇康县域土壤肥沃,种植及发展咖啡产业的资源和优势得天独厚,适宜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有咖啡面积14.7万亩。
该县在发展咖啡产业中以庄园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工厂化推进苗圃基地建设、国际化推进品牌创建、社会化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把镇康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咖啡生产基地,到“十三五”初,建成县内咖啡产业基地20万亩以上,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境外发展咖啡产业基地10万亩。
在咖啡产业发展中,该县做到经费、土地、技术三保障。在资金上,预算50万元的产业发展经费,专项用于咖啡产业发展工作中的各项经常性支出。并充分整合扶贫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强势推进咖啡庄园区种植工作,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整合到咖啡产业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同时,与临沧后谷咖啡加盟有限公司签订了《咖啡种植与后谷咖啡产业园建设项目协议》。实行“公司+基地+科技+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运作模式,使农民租赁土地有一份流转金、参与管护又有一份工资、采摘出售鲜果还有一份收入,带动该县10万农民种植咖啡,解决1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在土地上,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规划,调减3万多亩低产低值低效产业用地,用于发展咖啡等优势产业,把咖啡产业发展的土地全面落实到乡(镇)、村的具体地块,勾画出位置图。在技术上,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等种植、加工技术和标准。在各重点乡(镇)、村设置专业种植技术人员,按照责任包干的原则,专门负责片区咖啡种植、管理等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工作。按照全县产业规划布局,及时启动咖啡加工厂建设,在工业园区优先划拨土地320亩,作为咖啡粗、精深加工厂建设用地,建设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精深加工厂和年加工能力10至20万吨的粗加工厂,总投资5.13亿元。
做大橡胶:
到2015年,每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
镇康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企联合发展之路,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橡胶种植面积达12.4万亩。
镇康县如意橡胶公司是一家从事高优橡胶种植、加工与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了“镇康县如意橡胶专业合作社”,共有8万多亩胶园,拥有社员1800户、6000多人。已建成1.7万亩优质橡胶种植基地,带动了当地德昂族、佤族群众新植橡胶1万多亩,并辐射周边4万亩橡胶园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他们还从胶园移民235户、545人作为管理橡胶的专职“产业工人”,公司为他们买保险,按月发工资,平均工资2500元,高的可达3000多元。今年底,该公司将建成投产占地40亩的标胶加工厂,进入高产期后,可年生产加工干胶1.5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同时,投资1.5亿元在镇康县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橡胶精加工厂生产线,与龙岗鞋业配套,开发鞋底等相关产品,以延伸产业链,走精加工的路子。到2015年进入高产期后,一年可产干胶1万吨以上,销售收入2亿多元,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
做强核桃:
打造成老百姓的“铁杆庄稼”和“绿色银行”
镇康县立足自身特色,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高原牌、走特色路”的农业发展思路,把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作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加以推进,大力发展壮大核桃产业。
目前,全县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72万亩,核桃产量近2万吨,产值29950万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1000多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同时,该县仍不断加强中国优质核桃种植、种繁、科研、交易、加工、培训“六大”基地建设,不断推动核桃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到2015年,核桃种植总面积达到7.5万亩,产量2.4万吨,产值31000万元以上,真正把核桃产业发展成为该县的“看家产业”,老百姓的“铁杆庄稼”、“绿色银行”。
进入8月底9月初,又到核桃收获的季节,走进乡间农舍,到处是采摘核桃的村民和收购核桃的商贩与车辆,一片繁忙景象;全县各个大小集市也可以随处看到兜售核桃的农户。
做实甘蔗:
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镇康县把南华勐堆糖业有限公司、南华南伞糖业有限公司、军赛红糖厂、康丰糖业公司4家企业作为引领镇康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抓实蔗糖这个支柱产业,蔗糖产业的发展支撑起镇康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该县在加大提高甘蔗单产、扩大种植面积上着力,目前原料基地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耿马河外片区、缅甸果敢地区,全县甘蔗面积33.14万亩,其中境内15.79万亩,境外13.31万亩,县外4.04万亩。2013年农业总产值14156万元,蔗农8万人,人均收入达1769元。
2014年5月,镇康县与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公司签订了《关于新设制糖企业的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甘蔗的入榨面积将保持在70万亩(境外40万亩),农业产量达到350万吨(境外200万吨)以上,工业入榨量达到300万吨(境外170万吨)以上,标志着镇康吹响蔗糖产业二次创业的号角。
为确保蔗糖产业二次创业顺利推进,该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公司+专业村(组、户)+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甘蔗专业村、专业组,加快吨糖田和高优蔗园的建设。依托境外替代种植项目,着力加大境外甘蔗原料基地建设步伐,在境外设立老街工作站、小街工作站和勐举工作站3个工作站。采取宣传带动、政策带动、订单带动、科技带动“四个带动”助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
做精茶叶:
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品牌,增强茶叶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镇康把茶叶种植作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来抓。
在实现茶园基地建设向生态、有机农业转变的同时,不断创新茶园建设投入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打造镇康茶叶基地品牌,增强镇康茶叶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7.7万亩,其中生态高优茶园1.9万亩,投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3167.4吨,综合产值4361万元;拥有忙丙茶厂、惠通茶厂、帮海茶厂和镇康县外贸有限公司4家获得QS认证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2014年上半年茶叶产量达1820吨,组织生产成品茶482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60万元。
据了解,到2015年,该县茶叶面积将达到8万亩,总产量4125吨,实现产值6472万元;到2020年,全县将累计建成生态茶园建设2.4万亩,建成高香型红茶、绿茶基地,特色茶基地累计达1万亩;建成茶叶庄园6个,组建6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