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磨憨兴农合作社工人正细心地分拣无筋豆。 不同于春寒料峭的北方各省,春季的西双版纳,已是绿树成荫、硕果满枝。 “我们合作社的冬早蔬菜,已在东北和北京、湖北、成都等打出了名气,订单充足。今年的无筋豆、辣椒等冬早新鲜蔬菜价格比较好,整个冬春‘南菜北运’期,我们合作社向北方运送蔬菜1万余吨,每位社员卖菜总收入可达5000多元。”磨憨镇磨憨村委会主任兼兴农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张卫平欣喜地对记者说。在他的指导下,10余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将采摘好的无筋豆进行分拣、装筐、预冷、包装、装车。一车车产自祖国西南边陲的生态蔬菜,开始了它们日夜兼程的旅途,直至摆上兰州、北京等北方居民的餐桌上。 “磨憨生态环境好、蔬菜品质更好,这几年来,我们合作社巧用了冬末春初这段‘节令差’,把边疆春早蔬菜拉到北方市场,简直就是供不应求,销量一年比一年看涨,蔬菜备受菜贩和消费者青睐。”张卫平说。 2008年,张卫平通过观察发现,冬春时节北方的时令蔬菜无法大规模成熟,而自己身边的优质菜豆却已挂满田间地角。能不能利用这个时间差,找出一条致富路呢?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张卫平于当年带头创办了以生产销售冬季蔬菜瓜果为主的磨憨兴农蔬菜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发挥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自然条件,采用“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冬季蔬菜瓜果生产、技术、管理、销售一体化经营。2010年起,该合作社实施了“2000亩优质蔬菜基地”项目建设,每年冬春季向北方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冬早蔬菜2500至3000余吨。2011年,该合作社被列为云南省“南菜北运”无公害蔬菜产地集配中心项目。在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筹措投入584万余元,建成了“南菜北运”产地集配中心,建筑面积为1800多平方米的冷库、生产车间、仓储等配套设施,年处理新鲜蔬菜9200吨,成为我州最大的蔬菜产地集配中心。同时,还为我国和老挝、泰国的客商提供东盟热带水果换我国“冷果”的中转冷藏保鲜服务。 如今,合作社已经吸纳会员136户,年种植冬早蔬菜3100多亩,并在老挝南塔等边境县租赁农田400多亩种植冬早蔬菜,实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1000户,种植冬早蔬菜近万亩。2013年,合作社收购、储运冬早蔬菜9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4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蔬菜种植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其他农民人均冬早蔬菜收入千元以上,冬早蔬菜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增收门路。 合作社理事、新苗寨瑶族村民赵秀珍说,办起合作社后,社员和附近的村民种植冬早蔬菜就不愁销路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每年都有村民要求入社。去冬今春,赵秀珍带领20多户村民除在村内种植180亩无筋豆外,还到老挝租赁78亩农田种植无筋豆。“粗略一算,我们在境内境外的菜地可产无筋豆270多吨,扣除各项成本,利润还能有20来万元呢。”赵秀珍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