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昌宁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 2006—2012年全县共发展核桃110.8万亩(其中工程造林54.15万亩),全县现有核桃种植面积166.2万亩,投产面积75万亩,其中:初产期30万亩,盛产期45万亩。核桃干果总产量23000吨。产值6.9亿元。农民人均核桃面积5.2亩,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180元,占农民人均全年总收入26%,核桃收入1万元以上有8700多户,10万元以上有14户。全县有117个村1493个村民小组种植核桃,有10个乡镇的核桃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有40个村民小组的核桃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现有核桃专业合作社38个,有核桃加工个体工商户、企业130多家,除产销本地核桃外,每年还吸引邻近县区4000多吨核桃干果到县内加工销售,全县年加工能力27000吨,是滇西核桃的重要集散地。“昌宁核桃”已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云南省首个核桃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山市首个核桃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经昌宁时曾在《游记》中写道:“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壳厚而肉嵌,一钱可数枚,捶碎蒸之,箍搞为油,胜芝麻菜子者多矣。”这充分说明了昌宁核桃种植的悠久历史,昌宁核桃多而广泛。在昌宁的山水间,无论是野生种还是栽培种,古核桃树、古核桃群、核桃王比比皆是,在昌宁县湾甸乡芒回村背阴寨豹子洞原始林中,有一片古铁核桃树群,树龄最高的已近千年。古铁核桃树群中最大的一株胸径2.2米,树高50米,经测算单株活立木蓄积量达94立方米,这是目前发现的树体最大的古铁核桃树。在翁堵乡立桂村的团山,农户马相华家有棵古老的细香核桃树,经测量其树围6.7米,树高30余米,主干2米以上,有三个较大的分支,树幅覆盖面积近1亩,主人介绍此树已有好几百年的树龄,每年还能产果2500公斤,被当地人誉为核桃树王。在海拔1740米的柯街镇仙岳村有三棵细香核桃古树,树高约10米,基径1.1米,树姿呈匍匐状,树干已空心,仅树皮部分存活着,树枝已经多次更新,每株每年结果仍达5000多个。据考证,树龄已达500年以上,当地人称之为核桃三祖公。
“格子格,柜子柜,里面躲着四姐妹……”,这首在昌宁山乡世代相传的童谣,说的就是核桃悠久的种植历史、核桃文化。在昌宁的山区,群众都把核桃视为神树,大家一起来爱护它,保护它,从不随意砍伐,年复一年核桃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效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述到:“核桃仁补血养气,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很好的说明了核桃的药用价值。昌宁民间用核桃仁、菊花、冰糖治理脑神经衰弱,效果极佳;给读书孩子多吃核桃,帮助孩子们健脑、益智。核桃还是昌宁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美食,各种核桃菜肴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绿色环保,如今核桃已从农家饭桌走进了酒店宴席,成了昌宁人接待贵宾的特色食谱。农村讨亲嫁娶时,核桃更是压箱底的宝物,而且还要把核桃缝入喜被的四个角落,以祈求新婚夫妇和和美美,大吉大利。在昌宁,有许多地方因核桃而得名,如核桃林、核桃树洼、核桃树丫口、核桃树岭岗等等。
几年来,昌宁从山区农业县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优势,把加快核桃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特色农业县的重中之重来统筹谋划,将昌宁核桃产业打造成一项绿山保水、富民兴县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