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夏雨刚过,在泸西黑果凹煤炭矿山,一株株鲜活的树苗在晨曦中满眼新绿,显得生意盎然。泸西县林业站站长李有红自豪地说:“两年前,这里千沟万壑,满目疮痍,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狼藉。但自泸西矿山复绿计划从2013年启动后,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几千亩荒山就披上了绿装。”
泸西是云南原煤生产县之一。几十年前,泸西私开乱采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上万亩山林被毁,生态环境变得极其脆弱。公路坍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给产煤区周边十几个村寨的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此,2013年,泸西以“美丽家园”建设为契机,制定并启动了矿山复绿计划,拟用5年时间使全县1.57万亩煤矿山重披绿装。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按照以“生态树种为主、经济树种为辅,从重点区域至一般区域”的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责任,分片包干。
“怎样确保矿山复绿计划不落空呢?”针对这一问题,泸西国土局张副局长笑呵呵地说:“国土局每年都按照每平方米0.25元的价格,向矿主征缴环境恢复治理保障金,督促他们绿化矿山。现在,就征缴了700余万”。一名林业局工作人员又补充说:“还有一道制度倒逼的‘杀手锏’。泸西林业、环保、国土、煤炭部门每年都会进行1至2次的督促、检查。如果对方检查不过关,则会启动吊销(探)采矿和经营许可证等程序。”此外,据林业部门透露:泸西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矿山复绿矿区允许造林方在林业等部门批准允许后,对今后成材的部分经济林进行有计划地间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栽种树苗的积极性。据了解,截止2014年7月27日,泸西已在矿区荒山完成7000余亩的种植任务。目前,140万株树苗正在夏雨的滋润下吐着新芽,冒着新绿,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