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腾冲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近30万亩, 2011-2012年,连续两年在我县的明光、固东、滇滩、中和四个乡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158400亩,新增粮食总产2229.64万kg,新增总产值4905.2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全县粮食安全。
腾冲县属亚热带高原山区,全县种植玉米近30万亩,长期以来,全县玉米品种多、乱、杂,主导品种少,技术不配套,科技服务不到位,病虫害发生频繁,玉米平均单产较低。从2011年腾冲县农业局响应国家政策,开始在我县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工作。由腾冲县种子管理站牵头,组织明光、固滇、滩中、和东四个推广站。在四个乡镇进行玉米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辐射带动14个乡镇,同时也分别有县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班子组成工作领导小组、由云南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成员组成技术指导组、由腾冲县种子管理站站长谷方正任组长,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种子管理站相关人员、相关农科站站长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项目全面实施。
2011到2012年在健全的组织机构的带领下,通过加强对科技的培训,同时实施水改旱耕作制度改革,以及科学的栽培。特别是补助农资我们筛选出适应全县不同海拔区域种植的高产、抗病主导品种北玉16号、北玉20、雅玉78、雅玉889、辽单527、等六个品种。
两年来完成玉米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示范推广中心示范区面积69200亩,超指标9200亩,超15.33%。并且通过举办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工作,辐射带动周边生产区域玉米增产,两年辐射带动面积89200亩,超指标29200亩,超48.66%,平均单产378.8kg,比实施区域实施项目前3年(2008-2010)平均单产341.9kg亩增36.9kg,增10.79%,超指标5.79个百分点。
四、项目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
新增粮食总产量2229.64万kg,按粮食部门收购价玉米2.20元/kg计,新增总产值4905.2万元,按四川省农科院关于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新增纯收益4512.12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9.16元,推广收益率8.68元,农民得益率9.5元,投产比为1:8.68。
(二)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达到科技增粮,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我县粮食安全;以种促养,玉米增产有效促进畜牧业发展;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培养锻炼出一支吃苦耐劳、作风严谨的科技推广队伍。
(三)生态效益
示范推广的主导品种,抗病性好,可减少药剂防治玉米灰斑病和大、小斑病1-2次,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深施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实行地膜覆盖栽培,适期揭膜培土,示范生物降解膜,全面消除地膜白色污染。
(六)补助农资
1、百亩核心区高产示范样板每亩补助150元,以农资补助到农户,其中种子、地膜、钾肥、锌肥补助110元;综防农药补助20元;揭膜培土补助20元。
2、千亩展示区每亩补助90元,其中地膜补助40元、农药补助20元;测土配方施肥补助20元;揭膜培土补助10元。
(七)覆膜栽培并及时清除地膜污染
覆膜栽培能增温、保湿、保肥、减少草害,项目实施区100%采用地膜覆盖,充分保证了玉米前期的全苗、壮苗,为玉米高产奠定良好基础。中期揭膜培土既方便了追肥又促进根系发展,防止倒伏,并可全面彻底地清除地膜,而后期揭膜,经人踩畜踏,草、土盖膜,氧化易烂,随风飘飞,难以清除干净。揭膜培土、选用生物降解膜大幅减轻了地膜“白色污染”。
(八)创新工作机制
按照农业局2011年度农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规定,建立考核机制、对项目区建设工作,积极投身生产一线,强化行政推动和技术服务,通过“插牌子、亮身份、定目标、定奖惩”,将高产创建示范区建成行政领导抓粮食生产的“指挥田”、农技人员抓技术推广的“样板田”、科研人员抓科技成果的“展示田”,成为新时期“政技结合、技物配套、专业服务”的载体和科技成果的平台。同时,认真对示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一套完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和易于推广的现代农业建设综合技术体系,提升现代农业建设的管理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六结论
在腾冲县实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是科技增粮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
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实施,经几年探索实施,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项目区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的技术成果,全县玉米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是全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再创辉煌的好措施。因此,实施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增加玉米产量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形成一致共识,为全县推广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成果,增加粮食产量,造福腾冲人民。
今后将进一步加快玉米抗病良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使科学技术尽快变成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