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产生酒精
专家表示,荔枝糖分高,酶解(也就是俗称的“发酵”)过度后会产生酒精,所以荔枝可用来酿酒。从树上摘下后,荔枝就开始酶解,但并不会马上发酵产生酒精。如果从树上摘下后,荔枝经历过高温,则可能酶解产生酒精,发酵时间越长则出现酒精味道越明显。
“刚刚吃完荔枝,水果的微量乙醇会残存在口腔中,灵敏的酒精检测仪会迅速检测到。”
“不仅是荔枝,含糖分的水果长时间放置,都有可能酶解产生酒精。”专家表示,荔枝、葡萄等含糖分的水果长时间放置,都有可能酶解产生酒精,但水果中的乙醇在食用者体内存在的时间很短。此外,水果在腐烂后,会自行发酵,同样也会产生乙醇。
交警说法:
判定酒驾要结合血液检测
按照这样的测试结果,如果有司机吃完荔枝后恰好被交警查出酒精含量超标,能否被判定为酒驾?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人刚吃了藿香正气水、腐乳,用酒精检测仪检测可能会有一些反应,但过了十多分钟后,再检测就没有反应了。”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队昆曲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尹正昌说。
尹正昌说, 酒精检测仪检测的是腹腔里的气体有没有酒精含量,判定司机是真酒驾还是“被酒驾”方法很简单,就是等待十几分钟后再测,因吃东西测出的酒精含量很快就能消除。
“如果吹气仍检测出酒精,可驾驶员又不承认的话,可以采取抽血送检的方法。”
事实上,如臭豆腐、蛋黄派、醪糟、果啤、藿香正气水、软面包等食物,吃过后同样能被查出酒精含量超标,但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这些食物和荔枝一样,刚吃过后测试,可能酒精含量会非常高,但只要休息几分钟就会恢复正常。
据悉,根据公安部的要求,经检测,酒精含量在20~79mg/100ml的,当事人认可后,按饮酒驾驶机动车处理。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抽血检验。酒精含量在80mg/100ml以上的,必须抽血检验。
所以,交警部门认定酒驾最终要以抽血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吃这些食物,血液中肯定不会含有酒精。
相关阅读:
司机吃荔枝开车被查出“酒驾”引发网友热议
据媒体报道,6月12日晚,福州鼓山派出所民警发现一司机有酒驾嫌疑,但对方坚称没喝酒,只是开车时吃了几颗荔枝。民警用仪器检测发现该司机体内酒精值很低,仅有6mg/100ml,达不到酒驾标准,按规定不予处罚,但必须暂扣车辆。为证明丈夫没喝酒,司机妻子做了测试,在接受吹气测试确定没有酒精含量后,她吃了两颗荔枝,再检测显示她“喝酒”了。过了几分钟,又接受检测,酒精值为零,民警采信了他们的说法,予以放行。
此消息一出,引发网络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以前知道蛋黄派、藿香正气水会测出酒驾,可这荔枝还是头一次听说,没想到水果也会有这种危险,看来开车前都不敢乱吃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