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大量牛肝菌开始上市。记者王安卓/摄
每年6月至9月,是云南各种野生菌生长采食的季节,也是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为防止误采误食野生毒菌发生中毒,云南省卫生厅发出了防范和减少野生菌中毒预警通告。
规定 食堂等群体聚餐
禁食野生菌
省卫生厅发出的通告要求,各级卫生部门要以“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报道和通告形式,向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宣传食用野生毒菌的危害性,普及鉴别野生毒菌的知识,提醒群众不要任意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提高防范野生菌中毒的意识和能力。
为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省卫生厅的通告要求,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婚丧宴请、大型会议等群体聚餐禁止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
提醒 市民不要购买食用
不认识的野生菌
另外,提醒市民不要购买自己尚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农村地区的广大群众对不熟悉的野生菌和过于幼小难以识别或过于老熟及已霉烂的野生菌不宜采摘烹调加工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宜饮酒。
省卫生厅还提醒,食用野生菌10分钟到48小时内,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哺乳期妇女出现上述症状应暂停哺乳,以?;びび锥踩?。
此外,医疗机构要做好野生毒菌中毒应急救治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将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急救常识
发现菌中毒应立即催吐和导泻
可喝下大量盐水或盐糖水
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都会陆续接到因食用野生菌中毒而送医的患者。该科主任医师罗志刚介绍,送医的患者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中毒症状。有些是胃肠炎的表现,比如上吐下泻、浑身乏力、眩晕、胃疼等。
很多收治的患者还会出现一些幻听、幻视、兴奋、烦躁、妄语的精神症状,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等精神错乱。食用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有的甚至出现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等异常行为,使自己或他人受伤?!拔以龅揭桓龌颊?,中毒后神经出现严重错乱,最后只能转到精神病院继续接受治疗?!?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食用野生菌中毒该怎么办?罗医生说,野生菌中毒,一般为食用后两个小时内出现中毒反应。发现有中毒反应后,应该立即对中毒者进行催吐和导泻,可以自己调制大量盐水或者盐糖水让中毒者喝下,刺激中毒者的喉咙,让其呕吐,同时也能够将毒素稀释。
最重要的还是要立即送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并且检查心、肝、脑等器官有没有受到损伤,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如何选购烹食
罗志刚医生提醒,野生菌的种类太多,在采摘、选购、烹饪、食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1 色彩艳丽的、没见过的
少雨季节的菌子不要买
在菌子的选择上,不要色彩艳丽的野生菌和没有见过的菌种。另外,最好不要购买食用干旱时节采摘的野生菌?!霸谟晁苌俚氖焙颍舅鼗峋奂诰永?,不容易散发,食用后更容易中毒?!?
2 一定要完全炒熟
不同菌类不能混炒
罗医生表示,烹饪野生菌的过程也马虎不得,要开盖不断翻炒,让菌子中的毒素充分挥发。尤其注意要全部炒熟,警惕有野生菌粘在锅铲和锅边而没有被完全炒熟。 很多市民会把炒熟的野生菌或者洗净的新鲜野生菌放在冰箱里保鲜,但再次食用时一定要再次加热,并加工熟透。
另外,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每次吃菌以单一品种为宜。
3 吃菌不要喝酒
不要连续几顿吃菌
“吃菌子最好不要喝酒,因为酒精会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加强?!绷硗猓械囊吧淙晃薅荆械哪承┏煞只嵊刖浦兴木凭⑸Х从Γ啥舅匾鹬卸?,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野生菌中毒与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也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有人会中毒,有人不会中毒。除此之外,吃菌子要注意量,不要连续食用?!跋窀砂途庖焕喽舅亟锨岬木樱砸欢倭蕉倏赡苊皇?,但连续几顿食用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新闻链接
白毒伞等5种野生菌易中毒
云南被誉为“野生菌王国”,拥有野生菌约250种,占全世界食用菌种类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种类的三分之二。主要产区集中在大理、保山、昆明、楚雄、玉溪、曲靖、红河等地。
在云南的野生菌中,容易引起中毒的主要有红网牛肝菌、亚稀褶黑菇(俗称火炭菌)、白毒伞、窝柄黄乳菇、毒红菇等,而白毒伞引起的中毒死亡率极高。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帽子上有疙瘩。一般的毒菌摘断后会有浆汁流出,味道刺鼻。
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随后展开成伞状。白毒伞菌有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很高。这些毒素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以上。
红网牛肝菌又叫褐黄牛肝菌。子实体比较肥大,菌柄有红色网纹。扁半球形,浅土褐色或浅茶褐色,表面干燥,常龟裂成小斑块。在南方有中毒发生。含胃肠道刺激物等毒素。中毒后主要出现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病症。
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浅粉红至珊瑚红色,边缘颜色较淡。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死亡率80%左右。其外形特征与可食的红菇相似。但红菇菌盖边缘平滑无纹,味不很辣。
窝柄黄乳菇个体中等偏大。盖面湿的时候有粘稠感,暗土黄色,经常带有浅橄榄色,有暗色同心环纹或环纹不明显。味苦辣,四川群众反映有毒,黑龙江曾发生多人中毒,西藏产区视为毒菌,故不宜采食。
亚稀褶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表面干燥,有微细绒毛,边缘颜色较浅并且内卷。菌肉白色,受伤处变红色而不变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