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雨季是咖啡种植的大好时节,镇康县南伞镇咖啡庄园示范基地里随处可见农民栽种咖啡的忙碌身影,砍荒除草、搬运种苗、挖塘栽苗、培土排洪……一场咖啡种植比赛在庄园里悄然上演。
“搞得自己的产业不说,如果种得好还会有奖励,我们是积极的种。”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小红岩二组村民李小光对笔者说。
李小光是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小红岩二组的村民,是咖啡庄园里的新种植户,今年村里大干咖啡产业,今天在镇工作队和村里人的帮助下,李小光将自己的4亩山地全都种上了咖啡。李小光说,自己栽种咖啡一来是受到村里种植咖啡热潮的感染,但更让他心热的则是镇上的《咖啡庄园咖啡种植激励机制》。
2012年,南伞镇被列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乡(镇),重点打造以南伞镇红岩村坝子队为核心的咖啡庄园示范基地建设。针对南伞镇农业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的实际情况,以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乡(镇)为契机,南伞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咖啡产业。专门成立了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咖啡产业种植领导小组,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挂钩咖啡庄园示范基地,镇班子成员分别分片区挂钩各村寨的领导挂钩责任制。积极与后谷咖啡公司协调联系沟通,严格把关种苗品种质量,为种植农户提供合格种苗,健全种苗质量跟踪制度。依托后谷咖啡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由后谷咖啡公司技术员实行跟班作业,对咖啡产业基地建设各阶段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实行成活率挂钩责任机制,确保规范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精心组织抚育管护,确保种得下、管得好、有效益,确保苗木成活。由镇领导班子牵头组织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咖啡产业的相关政策。同时,制定出台南伞镇《咖啡庄园咖啡种植激励机制》,机制主要内容为:每年11月份,由咖啡庄园的咖啡种植户和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公开投票,对咖啡庄园的咖啡老种植户和新种植户的咖啡长势和种植管护情况进行评比,分别对评选出的前三名授予“咖啡管护能手”、“咖啡种植能手”的荣誉称号,同时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
“坑底上放一点特丁磷,防止蚂蚁,根上的营养土必须比坑面底一些,苗要扶正……”正在讲解咖啡种植要领的这名男子名叫陈国荣,也是红岩村小红岩二组村民。作为村里的积极分子,今天村里有人新种咖啡自然是少不了他。2012年南伞咖啡庄园种植咖啡的第一年陈国荣就将自家的8亩山地全部种上了咖啡,跟着德宏后谷咖啡公司的技术员学习咖啡种植技术、了解咖啡市场前景。一年的倾心学习,陈国荣不仅了解到咖啡大好的市场前景,而且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德宏后谷咖啡公司也将陈国荣正式聘用为南伞咖啡庄园的技术员。
村民范朝成家是村里种植咖啡相对多的农户,一共种了13亩,家里主要夫妻两个劳动力,看着地里三分之一的咖啡都挂了果,急需管护,范朝成是急坏了,还好两个孩子刚好放假,正好可以帮上忙。范朝成每天就带着一家老小齐上阵。
“种一次可以摘30年,比种别的产业划算多了。”看着只种了一年就挂上了果的咖啡地,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小红岩二组村民杨老刘开心的说。在这场咖啡种植比赛中,今年已经65岁的老种植户杨老刘大爷也不甘示弱,带着儿子在自家的咖啡地里忙活开了。
南伞镇通过《咖啡庄园咖啡种植激励机制》的出台,有效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对咖啡产业重栽轻管的不良现象,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管护产业的积极性。如今的南伞镇咖啡庄园里,到处都是农民朋友们种植管护咖啡的热闹场面,大家你追我赶,谁都不愿跑在咖啡种植这条跑道的最后。截止7月25日,南伞镇咖啡庄园示范基地共落实种植面积5400亩,其中:开挖5400亩(已种苗5400亩),预计在本月底南伞镇将全面完成咖啡庄园6000亩的种植任务。
“下步,南伞镇将把森林南伞与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咖啡庄园、坚果庄园等重点产业园建设结合,通过出台各种激励帮扶政策,调动和激发农民百姓发展产业和建设美丽生态家园的信心,最终使农民创收。”镇康县南伞镇党委书记吴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