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传出了“实业致富”的口号,而云南省也已经明确了以产业作为支撑,坚持跨越发展,推动云南驶入发展快车道。
丰富的矿产、能源、生物和旅游资源,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生物科技与中医药产业、清洁技术与新能源产业、现代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成为云南“言必提及”的特色产业。
具备了先天优势的云南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路在何方?在上周六闭幕的“2011(第二届)滇池泛亚股权投资高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生物医药:政策+人才+资金
在生物医药的资源禀赋上,没有人会对云南提出质疑,但在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方面,方式和道路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在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合伙人李毅看来,生物制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他同时指出:“云南生物医药的发展,需要非常好的政策和环境、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到云南、需要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其中,资本不仅仅包括国内的金融资本,还应该包括国际金融资本以及产业资本。”
不过,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达建表示,云南白药最早使用把中药延伸到消费品中的商业模式,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应该说云南还是有优秀的人才,同时,我也建议云南的人才能够更多的去跟其他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做交流,以提升他们在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水平。”
对于生物制药企业融资的问题,蔡达建认为,创业融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等公司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有比较强的综合实力和业务基础后,才能走债权、债务融资的道路。
而兰馨亚洲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丛宁则认为,对于比较有活力、创新性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有比较长的投入期,公司的价值很难被银行从债权融资的角度评估。因此,对于创新的企业来说,风险投资会比较好。
事实上,由于云南具有优良的生物资源禀赋,“十二五”打造千亿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在政府的规划中。
对此,云南省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斌启表示:“要在打造产业基地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突破的方面较多,尤其是在创新、管理、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等方面。”
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唐忠诚建议,云南在打造千亿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光不能仅在中国,而且要到整个世界,不光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与更多的业内人士加强合作。
文化旅游:结合文化打造精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旅游已经成为全球高成长性行业,甚至有专家预计,大约到2020年,旅游将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
在此发展趋势下,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海建坦言,尽管云南的旅游业在全国排名靠前,但云南旅游资源的市场潜力、价值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产品和竞争优势,究其原因还是投入不足、国际资本没有参与到云南省旅游开发建设中。
在产业发展竞争中,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云南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说,从宏观经济角度说,旅游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旅游作为一种消费方式,符合国家扩大内需的基本要求。
“我们都看好旅游产业,也看好文化产业,但旅游一定要与文化相结合。”丰祥国际资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ECO马郢建议,“云南应该把文化媒体的产业基金、旅游产业结合在一起,利用资本和资源相结合的优势,打造几个好的品牌、几个亮点,让大家不得不来云南。”
她同时认为,云南旅游要打造亮点,只靠当地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民间资本、基金,由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来管理并发掘好的商业模式,打造出国际化品牌。
对于云南旅游精品的打造,中科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汶山建议,云南需要培育出精品公司,并在2—3年内上市。“这不仅仅对融资,而且对于云南旅游的品牌、产业、价值链、市场各方面要素都能起到很好的提升和集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