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年轻人赡养父母的负担” (16.6%)
“可以解决养老金的缺口” (8.2%)
“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7.7%)
“为社会作更多贡献” (5.3%)
“可以实现养老制度的可持续” (3.7%)
反对者理由
“在工作岗位撑不到65岁” (59.6%)
“可能成为部分权力阶层继续保有权力的借口” (52.4%)
“给青年人就业带来压力” (50.0%)
“养老双轨制这个不公平的前提没有改变”(42.5%)
“想尽早拿养老金享受生活” (30.3%)
“将会增加医疗、隔代抚养等大量社会成本” (26.8%)
专家观点
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
昨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杨红娟就延迟退休谈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从现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等方面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
杨红娟说,中国现行的养老制度,最大的诟病在于碎片化制度。“机关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一些其他人员所实行的制度是不一样的,而机关单位中又有公务员、事业编制、聘用人员,虽然实现了制度覆盖、人群覆盖,但大家缴纳的和享受的待遇也不同。”
从公众的个人意愿来说,主要是城镇职工不愿延迟退休,因为有不少企业效益不稳定,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反而更稳定、更保险。想延迟退休的更多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为他们在岗时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虽然与退休前收入有差距,但仍然不少。所以,是否延迟退休是有争议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到2025年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平均每年增加约1000万老年人口。
“从这个数据来看,再加上18岁以下的大约2亿人,是18到59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供养两头的人,劳动力逐渐减少,中间人群压力大。延迟退休可减小这部分人的压力。”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增加,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增加。延迟退休能增加缴纳人数和年限,减少领取的人数,减缓基金缺口。
杨红娟认为,从国际上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渐进、弹性是原则上的,具体怎么做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变化、社会承受力等各方面联系起来,要做大量可操作性的研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