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郑艳良自己锯掉病腿事件成为了近期发生的热点新闻,目前,在保定第二医院接受免费治疗的郑艳良,每天都接待着一拨又一拨的来访者。他对媒体说:“感谢你们记者,也感谢社会,你们帮了我。但我不感谢政府和医院,是媒体报道我了,政府才让医院给我免费治病,再说医院治好了我,他们也出名了。”他怕自己的事降温。降温对他意味着,像他锯掉腿之前,只能躺在床上等死。”(10月21日 《新京报》)
郑艳良“自锯病腿”事件有着极其强烈的新闻冲击力,成为热点新闻是理所当然的。而郑艳良作为这一热点新闻中的主角,在经历了出名前后的冰火两重天之后,自然对事件的冷热程度特别敏感。正因如此,郑艳良才格外欢迎媒体的采访报道,他希望自己的事永远这么“热”下去,甚至于在得悉记者去村子打听像他一样得了大病村民的状况时,他竟然打电话质问,“我告诉你,你只能管我的事,不要管他们的事。”很显然,他担心其他得了大病的村民会夺走他的“热度”,使“自己的事降温”。
郑艳良的担心其实并非多余,冷热交替本来就是新闻事件传播的铁律,“自锯病腿”事件再怎么热,总归有降温的时候。一旦再有新的热点发生,媒体和公众就会把注意力从郑艳良身上转到新的热点上面。事实上,类似郑艳良这种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而被迫自行医治的新闻事件并不鲜见,甚至于像郑艳良这种给自己做手术的极端案例也并非孤案——2011年,重庆农妇吴远碧自己用菜刀剖开腹部放积水的新闻也曾成为举国皆惊的热点事件。媒体报道之后,吴远碧获得了免费救治以及各地热心人士的捐助。然而,仅仅两年半后,郑艳良“自锯病腿”事件发生了(其实,该事件早就在去年发生了,只不过直到现在才“碰巧”被媒体发现并报道的),这两起事件虽然极其相似,但媒体却对吴远碧事件只字不提。仔细回想一下这些年我们曾经强烈关注过的许多重大自我救治事件,有哪个能够得到持久的关注?
吴远碧也罢,郑艳良也罢,其他众多的“自×”事件也罢,他们都遵循着统一的热点医疗事件过程:因病而穷愁潦倒并绝望——自我救治行为或惊世骇俗或怪诞诡异——媒体报道成为热点事件——领导批示和社会捐助——事件冷却,归于平静。很显然,这种救助模式终究不是正常的医疗救助体制所该体现出来的正常模式。
每次有类似的“自×”热点事件发生,人们都会发出类似于建立大病救助体制的热切呼吁,然而,单纯依赖新农合,大病救助体制很难得以建立并完善起来。新农合中关于大病救助体制的建立,还需政府在医疗经费的投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更高水平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