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1.取消以科研资源占有量作为考核指标的做法,以科研贡献作为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的唯一依据。
2.建立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和社会经济效应的考评体系,降低对科研成果数量的要求。
3.严格项目经费管理,公开项目经费支出明细以便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
4.禁止同一科研成果应用于多个项目结项,完善结项成果评价机制,不能结项也是科学探索中的合理现象。
5.加强国内外农业科技学术交流,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计划项目决策体制,摒除项目评审的“寻租空间”。
(二)农业科技资源集成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1.完善农业科技资源集成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外部环境,推行农业科技资源标准化。
2.健全农业科技资源集成平台的推广机制,提高集成体系内组织化程度。
3.改进农业科技资源集成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探索人才评价和集成新路径。
4.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建设多元化的投入模式,完善农业科技资源集成投入机制。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1.划分政府主导成果转化模式和市场主导成果转化模式的领域,市场盈利性比较高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企业主导转化,市场盈利性低的农业科技成果由政府主导转化。
2.合理评价农业科技成果,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
3.整合转化力量,强化农业科技成果主体间科技推广的协同与合作。
4.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规模和服务水平。
5.利用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替代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部分功能。
(四)农业科技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1.增加农业在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结合农业GDP期权的方式,鼓励政府官员着眼于农业长远发展,利用农业GDP增长速度调节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分成比例。
2.鼓励农户耕地规模适当扩大。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缺少劳动力和有稳定的非农就业的农户向其他农户转让土地经营权,保证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随当地农村家庭纯收入增长而适当扩大,增加农户改进农业技术的动力。
3.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在职创业。培育熟悉专业技术的创业人才、降低非科技活动的利润率、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创业,以科技创业带动科技需求和实现科技的市场价值,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激励相关主体提高农业科技投入。
4.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知识产权的利益分配,简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保障科技投资的收益,以免损害科研机构的权益和挫伤投资方的积极性。
5.扶持农业企业扩大规模以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扶持相关农业企业通过组织联合体来扩大企业规模,把零散的农业科研资金聚集起来,集中使用以克服单个企业力量薄弱而放弃农业科研活动的现象,化解农业科技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