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不超过100个,连品牌的“牌”和昆仑的“昆”字都不认识,员工给她备稿不能超过200字;虽然年过五旬,但喜欢穿红色和粉色服装,一身正装配旅游鞋;她很少说普通话,操着一口山西口音,“讲话非常没有逻辑感”。
这,就是几近文盲、靠卖鸡蛋起家,之后靠铁路发迹的山西农村妇女丁书苗。开庭前,记者采访了多位曾在丁公司工作过的员工,还原出一个鲜为人知的真实的她。
不识字
员工为她写稿 不得超200字
丁书苗的北京博宥投资公司的多名员工,向记者讲述了很多关于丁书苗“没文化”的轶事。
丁书苗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至今识字不超过100个。员工江涛去过丁书苗的小学。丁当年的小学老师称,丁所有功课的成绩都是“零”。
没文化体现在发言上。“她的发言稿不能超过一张A4纸,而且字体是2号体。”
遇到“难认”的字,员工就要给她做标注。写拼音也不成,她不认识拼音。“比如品牌的 牌 字,她不认识,你要在旁边注上 拍 字,这个她认识,就知道了;昆仑的 昆 也不认识,要注成 困 。”江涛说。
江涛说,因为发言稿太长,丁曾经闹过笑话,一次在有中央领导参加的会议上,丁做发言时,员工提前给她写了个三四页、约1000字的发言稿,但她念了三分之一就扔掉了。因为上面有很多字她不认识,于是只好说“我不念了,我直接说了”,台下一片哄笑。
之后,丁定下规矩,员工不能为她写长稿,不要超过200字;她也不说官话,发言不超过3分钟。
“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是靠卖鸡蛋起家的,我要回报社会,所以就要捐钱。”丁书苗经常这样说。
如果有必要“长篇累牍”时,她就交给公司其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