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开始,针对当时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党中央、国务院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出台了第1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当年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三农工作的深入,农业农村工作得到逢勃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制约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也相继呈现,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破解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难题,以后每年都针对性地出台1个关于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005年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首次提出了要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由于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因此出台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当时面临的形势是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台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由于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中央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必须下大力加强水利建设,1号文件内容与以往和以后都大相径庭,果断地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央号召,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从2004年至201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出台的10个1号文件,无不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英明决策,连续出台的10个1号文件,为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三农工作的深入,农业农村工作得到逢勃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制约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也相继呈现,党中央和国务院不断破解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难题,以后每年都针对性地出台1个关于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005年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首次提出了要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针对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年,由于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因此出台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年,当时面临的形势是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出台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1年,由于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中央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必须下大力加强水利建设,1号文件内容与以往和以后都大相径庭,果断地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央号召,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从2004年至201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出台的10个1号文件,无不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英明决策,连续出台的10个1号文件,为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稳定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