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非粮化。高青参与土地流转的120多个合作社中纯粹的种粮合作社占比不足20%,蔬菜、瓜果、苗木合作社才是主角。县农业局副局长杜作忠说,这是合作社追求高收益高附加值造成的,其中起作用的是市场因素。“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蔬菜过剩、菜贱伤农问题,这也与土地流转有一定关系,应引起重视。”杜作忠说。
风险系数加大。刘树海说,农业属高风险行业,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这些年,灾害天气频发,一旦遇到天灾,有“合同在身”的合作社就可能无法履行协议,进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再是这两年土地流转费逐年提高,合作社承受的压力更大。
四大问题待解决
眼下正在开展的土地经营权确权进一步明确了土地的权属,切实保护了耕地,为下一步规范的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那么,土地要实现更好流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首先是法律问题。这些年,土地纠纷已上升为农村社会的重要矛盾,农民经常为添人增地及地界划分、树木遮荫等发生纠纷。蓑衣樊村的土地全流转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但土地全流转,农民再吃大锅饭的做法也让他们惴惴不安。像该村一样,村社一体推动土地全流转的做法是否符合国家法律?
再是资金问题。农业项目是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不确定的项目。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实际是将风险转嫁给企业或合作社。规模化流转后前期投入大,占用资金多是不争事实,而农民本身投入能力有限,办贷款又有多种困难。
三是人才问题。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务工,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职业农民少之又少。很多合作社急需科班出身的会计、金融专业毕业生,但这样的人才又有几个愿意到农村来?再是现代农民需要从事精量化作业,要熟练地使用电脑、驾驶农机等,这样的农民又有多少?
四是领办人的身份转换问题。不少人以村负责人身份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换届之后,他们的身份问题就显得尴尬。杜作忠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摒弃“官化”思维而用市场化思维,村委会换届,合作社理事会也要按章程换届,合作社不能搞成家族式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