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农业大县,在“钱袋子”吃紧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破解的命题。近年来,灵璧县委、县政府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注重寻找农业发展的创新基因,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为着力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造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视界。
近日,记者踏上皖北这片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美誉的沃土,近距离聚焦了该县浓墨重彩、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
核心抓手
作为一座巨大的粮仓,灵璧在保障粮食调出和农产品供给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从目前来看,与中西部其他欠发达县域一样,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灵璧也出现了务农劳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现象,“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日益突出。
地方政府如何破解这个共性难题?其着力点和突破点就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如何培育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是一个重大课题。灵璧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改变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三大主体。
“新型经营主体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最佳结合点,只有创新经营主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种地、种好地、种好高收益地的问题。”宿州市政协副主席、灵璧县委书记唐庆明说,灵璧不仅注重培育经营主体,还注重创新主体经营模式。所谓主体经营模式创新,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其内涵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一体化新型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产业联合体既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又是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制度的创新,也是破解农业与二三产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农业生产各种要素间相互‘脱节’问题的重要探索。”灵璧县县长朱守坤认为,“产业联合体的建立,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一项重大创新,是创新经营体系的核心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