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很多地方相比,目前云南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还是相对偏低。”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陈良正说。云南具有地理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优势,但是由于“深加工”不足,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缺少优势突出的“全科产品”,产业链结构不完整,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
深加工不足,多为初级产品
“不要说放在国际上比,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相比较,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相对都偏低。” 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陈良正说,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很多都处于“粗加工”、“原料”的现状。
“精深加工不足,产品的‘附加值’就没体现,会影响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陈良正说。
据云南易门丛山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勇介绍,云南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但是由于深加工不足,加上销路不畅,所以很多好的产品都处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状。
“我们卖得最好的‘兰坪大芒果’,在当地3元钱一斤都没人买,但是经过包装、宣传以后,在网络上的销售价格能够翻几倍。”张勇说。
据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龚加顺介绍,目前云南农产品的现状是,“初级产品较多,精深加工较少,初级加工比较多”。
“很多销售的都是土特产品,比如把土豆洗干净了就装箱卖了,接下来再进一步加工的可能就是把农产品切割一下,比如把土豆切成片或者粒来卖;更深一层次的就是把农产品中的有效成分提取、萃取一下,或者压成粉末来销售。”龚加顺说,云南的很多农产品加工都停留在以上这三个阶段,更“深”、更“精”的加工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