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体加速发展,社会、农户都认可,政策倾斜支持的同时要引导健康发展
“去年,全县粮食总产‘十一连增’。这其中,以德强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功不可没。” 张登福介绍,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陵县积极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路子,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县备案的种粮大户有56户,注册家庭农场18家,合作社910家,全县流转土地总面积10.2万亩。
冯树强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在北京打拼多年。“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让我看到了建家庭农场,做现代农业运营商的巨大机会。”
县里的倾斜支持更加坚定了冯树强做大做强的信心。目前陵县节水灌溉项目已在德强农场实施,建成后旱涝都不怕。县发改委主动为农场申请物联网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德州市农科院把德强农场作为示范基地,提供先进品种和先进技术实验示范。
“政策支持非常给力。”但冯树强也坦言,农场规模扩大以后,面临着农忙季节大型农机不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不够,农业保险赔付标准太低等现实难题,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
“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取得了社会和农户双认可的良好效果。愿意下乡的工商资本越来越多,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也越来越强。” 陵县农业局局长刘明伟介绍,下一步在促进新型主体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好两大问题。
其一,有的地方以争取项目、扶持资金为第一动力,盲目流转土地,新型主体普遍弱小,910家合作社只有3家全国示范社,接下来要重点做好提质增效工作。
其二,对工商资本下乡,下一步要加强事前审查,事后监管:看工商资本有没有能力做农业?流转土地后干什么?是否会损害农民利益?严防以发展农业的名义要地、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