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戴帽子,就是围绕抚仙湖治理和农民增收,澄江县积极转变认识,在整合国家和省、市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县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凡是达到验收标准的核桃每亩补助300元;种植大树核桃达到验收标准的每亩补助1000元;高标准种植和规范化管理的示范基地,每亩补助500元。目前,从单户单片种植到连户连片种植,再到企业投资建设基地,澄江县正在掀起核桃产业发展新高潮。
澄江县林业局局长张世杰介绍,为破解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布局上实现荒山种植向退耕还林地种植转变,在种植模式上实现了零星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全县核桃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上迈出了一大步。今年,全县计划种植核桃1.2万亩,规划种植地块74块,三年内高质量、高标准发展3.2万亩。
山腰系带子,就是围绕治理抚仙湖径流区的农业面源污染,调整种植结构,退出化肥、农药施用量大的蔬菜,种上经济效益好、贫营养型的蓝莓。
在澄江县万家欢蓝莓庄园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几十位农民正忙着种植蓝莓,成片的蓝莓非常规范。据介绍,云南万家欢集团公司的高西蓝莓庄园便是澄江县近两年来发展蓝莓产业的一个典范。高西蓝莓庄园东至十字坡以西、南接左所果子园、西至虎山河水库坝脚、北至澄马公路以南,涉及后西山、赵院、小官庄、朱家山4个居民小组,共流转土地1781亩,项目自去年10月启动,目前已栽种蓝莓500多亩。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澄江县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蓝莓产业作为大事来抓,制定了澄江蓝莓产业规划布局、实施方案、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学利用荒山、荒坡、林下、林边和退耕还林地发展蓝莓产业。在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带动下,目前澄江共种植蓝莓4629亩,“十二五”末计划种植蓝莓1万亩,最终在抚仙湖径流区计划发展5万亩,实现环抚仙湖山腰系上绿带子的目标。
山脚穿袜子,就是大力调整坝区种植结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使农药、化肥施用量大的蔬菜、花卉等农作物退出抚仙湖沿岸,发展生态农业,其具体措施就是大量种植荷藕。荷藕是一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农作物,通过种植荷藕,可以把农业面源污染较重的前端变为治理面源污染的前沿,最终使含氮、磷较高的农业面源污水区变成清水产流区,减少对抚仙湖的污染。
据了解,历史上澄江是一个荷藕种植大县,上世纪90年代初,全县荷藕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荷藕种植比较效益下降,到2010年全县荷藕种植面积仅有500多亩。去年以来,澄江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和扶持荷藕种植。截至目前,澄江县在抚仙湖北岸坝区建成吉花荷藕庄园、小窑片区、左所片区三个连片示范区,共种植荷藕3050亩。目前,荷藕长势良好,已进入花期,成为澄江旅游的一个新景点。
据业内人士分析,荷藕种植每年每亩施用化肥80公斤,与种植蔬菜相比,3050亩荷藕每年可减施化肥3000吨,生态效益明显。同时,按目前市价计算,荷藕亩产值在1.5万元左右,加上种植荷藕的补助,每亩收入在1.9万元左右,与蔬菜平均每亩收入基本持平,从而激发了农民种植荷藕的积极性,这一举措使得山脚坝区的抚仙湖湖滨地带穿上了绿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