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娜允镇150亩示范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6月20日,由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中心选育,云南禾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孟连县种子管理站实施的优质杂交粳稻“早籼改早粳”项目通过了市农业局组织的专家验收。经现场测产估算,“滇禾优34”、“滇杂46”两个杂交粳稻品种均表现良好,“滇杂46”理论亩产达802公斤,“滇禾优34”理论亩产达602公斤,产量潜力都比早籼品种增产20%以上。
省水稻专家的多年精心选育,“滇禾优34”与“滇杂46”积累了众多优良基因。“滇杂46”自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在普洱示范种植,都保持了稳定高产性,亩产均在800公斤左右。第一次引入普洱示范种植的“滇禾优34”米质优良,达到了国家优质米的标准,并被专家们称为“可以媲美东北大米的杂交粳稻”。
滇杂46”、“滇禾优34”的示范种植成功,为普洱推进“早籼改早粳” 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种支撑。尤其是 “滇禾优34”的示范种植成功,意味着“比东北米还好吃的大米也能在普洱大片生产”。
籼稻和粳稻是我国两大水稻主要类型。粳稻的品质好、产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粳稻比籼稻平均每亩可增产稻谷100公斤,经济效益可提高30%—40%。”云南农业大学水稻作物所所长谭学林教授介绍,“在耕地面积有限的当下,‘早籼改早粳’已成为我国调整水稻种植结构的大势所趋。全国种植业‘十二五’规划,已将‘籼改粳’作为战略要求提出。我省也将实施“籼改粳”作为转变水稻生产方式、加快我省粮食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谭学林告诉记者。
据介绍,与籼稻相比,粳稻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粳稻产量高、稳产性好,早籼改早粳”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和总产。同时,“早籼改早粳”还有利于优化稻田耕作制度。我省早籼品种种植期间常因“倒春寒”而影响产量,而选育耐寒的杂交粳稻替代籼稻种植,可进一步促进全市双季稻播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