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坝上马铃薯晚疫病频发时期,近日张家口菜农咨询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措施,答复如下: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靠空气传播的重大流行性病害。条件适宜时,短期内就可暴发成灾,马铃薯产量损失严重。坚持“预防为主,农业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晚疫病防控工作。目前,生产上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
一、化学防治技术措施
(一)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100~1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轻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二)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中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100~133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三)25%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中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四)72%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小矾):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中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50~75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五)25%嘧菌酯悬浮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15~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另外,各地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100克/亩、或64%恶唑烷酮·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20克/亩、或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盐酸盐(银法利)悬浮剂70克/亩。每亩药剂兑水50~60公斤喷雾。
二、注意事项
一是早防。早防和晚防效果完全不同,防治越早进行,效果越好。要按照“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定原则做好病情的全天候监测,准确发布情报,及时科学地指导农户开展防治。
二是统防。马铃薯晚疫病属于流行性病害,只有实行统防统统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的要求,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和发动群众,开展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控效果。
三是多防。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期长,必须进行持续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从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开始,每间隔7天喷药一次,根据实际病情,可连续进行4~5次,但至少要喷药3次。
四是补防。近期各马铃薯主产区持续降雨,农药不耐雨水冲刷。喷药后4小时若遇降雨,要及时补喷。
五是轮换用药。马铃薯在1个生育期有多次侵染,连续使用一种农药容易产生抗药性,尽可能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防治,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六是要严格按照农药的操作规程喷药。喷药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七是喷雾要均匀。叶面叶背都要喷到,尤其是机动喷雾器喷头不要离植株太远。
八是可在药液中加入杰效利有机硅助剂,可有效提高防效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靠空气传播的重大流行性病害。条件适宜时,短期内就可暴发成灾,马铃薯产量损失严重。坚持“预防为主,农业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晚疫病防控工作。目前,生产上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
一、化学防治技术措施
(一)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100~1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轻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二)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中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100~133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三)25%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中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四)72%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小矾):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中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50~75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五)25%嘧菌酯悬浮剂: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防治适期:发病初期;使用量(商品量):每亩15~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次数:视田间病情而定,发病较轻田块2~3次,发病较重田块4~5次,每次间隔7天。
另外,各地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100克/亩、或64%恶唑烷酮·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20克/亩、或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盐酸盐(银法利)悬浮剂70克/亩。每亩药剂兑水50~60公斤喷雾。
二、注意事项
一是早防。早防和晚防效果完全不同,防治越早进行,效果越好。要按照“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定原则做好病情的全天候监测,准确发布情报,及时科学地指导农户开展防治。
二是统防。马铃薯晚疫病属于流行性病害,只有实行统防统统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的要求,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和发动群众,开展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控效果。
三是多防。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期长,必须进行持续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从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开始,每间隔7天喷药一次,根据实际病情,可连续进行4~5次,但至少要喷药3次。
四是补防。近期各马铃薯主产区持续降雨,农药不耐雨水冲刷。喷药后4小时若遇降雨,要及时补喷。
五是轮换用药。马铃薯在1个生育期有多次侵染,连续使用一种农药容易产生抗药性,尽可能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轮换防治,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六是要严格按照农药的操作规程喷药。喷药人员应做好安全防护,防止中毒事件发生。
七是喷雾要均匀。叶面叶背都要喷到,尤其是机动喷雾器喷头不要离植株太远。
八是可在药液中加入杰效利有机硅助剂,可有效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