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丙凤村民小组村民丁华山说:“没想到这辈子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一是农田不再望天收,二是家里可以办实业!”丁华山说,这都是农业综合开发给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幸福村地处南汀河流域水源覆盖区,是山坝结合、立体气候较明显的村寨,有耕地面积10.01万亩,其中水田1.51万亩,旱地8.50万亩。由于长期以来都是人工耕作,土地耕作层浅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虽然地处低热河谷地带,但土地的产出率低,绝大部分田地属中低产田,加之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修缮,水源利用率较低,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优势的发挥。
近年来,云县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始终把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位,加大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2年,县农业综合开发办投入财政资金413万元,对幸福村的2900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和对南汀河流域进行生态治理,实施咖啡种植600亩。通过项目的实施,幸福村的河道得到了疏浚,改建了建设坝、新砌了灌溉渠道,周围的农田得到了改造。项目区内水稻亩产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0公斤,年增加粮食42万公斤,新增产值达130万元;600亩咖啡园每年总产量达600吨,产值达180万元,创利润171.6万元以上,项目区5331人人均增收322元。
群山变绿了,水质变清了,沟渠变美了,房子变靓了,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丙凤村民小组村民田学文抓住这一机遇,进行池塘养鱼,并创办了实业——“农家乐”,每年给他带来经济收入10万元。
幸福村项目区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了农田排灌渠系和坡面水系,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格局。建成了梯坎牢固、台位清晰、地块规则、土层深厚平整的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轻了洪涝干旱威胁;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土变成了保肥、保土、保水的“三保”土。同时,基本解决了农民“饮水难”、“行路难”、“运输难”等问题,其综合效益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