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禾谷类作物栽培要点
(一)轮作与整地
禾谷类作物一般可以连作。播种前精细整地,是保证禾谷类作物苗早,苗全,苗壮,苗匀的有效措施。不同作物,不同播种时间,整地方法不一样。水稻田土质黏重,深耕效益小于旱地,耕层一般以17~23厘米为宜;一般冬小麦播前要深耕,适宜深耕为22~26厘米,耕完后及时把地整平;夏玉米生长期短,对未能套种而进行直播的夏玉米,为抢墒早播,可采用浅耕,耙耢的复合作业措施,边整地边播种,也可以在播种后再中耕松土。
(二)播种与合理密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是保证苗齐,苗全,苗壮的有效措施。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晒种,选种,药剂拌种等。近年大力推广的种子包衣技术是将药,肥及其他一些如抗旱剂,缓释剂等以成膜剂包被在种子表面的新技术,它对于提高种子质量,节约农药和肥料,减少农药污染和提高工效,促进种子标准化,丸粒化和商品化有重要作用。
秋播和春播作物的适宜播种期主要根据温度确定,夏播作物则由前作收获期而定。
禾谷类作物的种植密度差别很大,密植作物如小麦,水稻,谷子等密度在,而中耕作物如玉米,高梁等密度较小。播种量主要根据地力水平,品种特性而定。瘠薄田和高产田都不得宜适当稀植,中等肥力田宜适当密植。
(三)合理施肥
禾谷类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依作物和品种而异。一般认为麦类作物比较耗肥。禾谷类作物要求均衡的氮,磷,钾供应,氮肥过多,易使作物生长过旺,机械组织不发达而引致倒伏。不同生育时期,吸收三要素的强度及数量也不同。大多数作物幼苗期生长缓慢,拔节孕穗期生长最快,抽穗开花以后营养生长停止,所以中期吸肥最多,前期及后期均较少。但是,幼苗阶段缺肥最为敏感,常使产量大为降低,所以重视基肥,早施苗肥十分重要。
合理施肥的原则是以有机有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足基肥是禾谷作物丰产的前提,主要用有机肥作基肥,也可以适量加些化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作物,不同产量水平等合理追肥。
(四)合理浇水
水稻大田期灌水的一般原则是: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浅水抽穗,湿润灌浆,适时断水。水稻采用旱种或旱育稀植技术,既节水又高产。其他禾谷类作物的灌水时期主要根据土壤墒情,降水情况和作物生育的实际需要而定。如孕穗期是小麦的需水临界期,夏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是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