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永德,处处透出生机。沿着振清路前行,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扑面而来,73公里的榕树大道给永德的壮美平添了不少姿色。
桑早明,大雪山乡蚂蟥箐村村民,从小就喜好打猎捕鱼的他,天天和朋友一起拿鱼摸虾,生活十分困难。10年前,政府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和大规模发展生态经济,桑早明缴了枪毁了捕鱼器,举家来到南汀河边,承包了110亩荒山开始种植澳洲坚果。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改善,山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桑早明的坚果园也开始显现出效益,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今年,桑早明已经挂果的60亩坚果和他精心培育的坚果苗,给他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
永德县是山区农业大县,通过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的发展之路,十几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瘠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环境越来越美,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和成片的经济林果,呈现出一片丰饶景象。全县现有林业用地29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89%,形成了以经济林果为重点的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走出了一条荒山增绿、资源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生态富民之路。
“植树造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实施, 奠定了绿色增长的生态基础;在‘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战略的引领下,群众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进而促使传统耕作方式和畜牧模式开始转变,特别是以‘三个百里’(百里坚果长廊、百里生态恢复示范带、百里药谷)为代表的南汀河流域‘三带’建设和‘三万’工程的实施,使永德的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从长期以粮食为主逐步向粮经结合转变,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保护和发展共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绿色资源。”县长字德海向记者介绍。
绿色前进,荒山退却,给永德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全县22.86亿元的农业产值中,33%来自于林业产业体系。该县把澳洲坚果产业作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抓手,短短几年时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坚果基地,坚果面积达27.74万亩,目前,全县已有3.8万亩坚果开始挂果,产量2216吨,农业产值达6648万元,工业产值3015万元,到27万亩坚果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使农民增收11亿元。永康镇建成全省主要的芒果商品生产基地,有芒果面积4.3万亩,年产值达7740万元,成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乌木龙乡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核桃经济林面积已达152396亩,人均5.66亩,收入8609.8 万元,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4 %。
“近年来,永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永德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势头更为强劲。”县林业局长武文军说,围绕 “绿色永德、湖滨城市、恒春古郡、大美胜地”的发展思路,全县上下全力推进“森林永德”建设,去年,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植树78.8万株,74201户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林果75.08万株。
今年,“森林永德”的建设气魂更大、措施更力,全县以“百里坚果长廊”、“百里生态恢复示范带”、“百里榕树大道”建设为重点,以创建森林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社区)、生态文明示范户为载体,“森林永德”建设亮点频现:“十百千万”快速推进,共植树83.4万株,完成雨季造林15.83万亩;“三创”建设进展有序,创建森林示范乡镇2个、森林示范村庄(社区)132个、生态文明示范户1400户;典型带动成效明显,在5个乡镇8个点建成17936亩“森林永德”建设示范区,在10个乡镇建成54410亩“森林示范乡镇”样板林;通道绿化档次提升,沿振清线永德段和施孟线崇岗段建成73公里的榕树大道,种植榕树6150株,在大雪山乡和崇岗乡实施“百里坚果长廊”建设,种植坚果49450亩,在施孟线和永康至德党二级路沿线实施“百里生态恢复示范带”建设,种植坚果7459亩、其它树种4832亩;企业造林示范引领,康伟药业集团在崇岗荷泥塘至大雪山大芦场实施“百里药谷”建设,建成速生丰产林4.95万亩……
永德绿了,永德靓了,永德人民绽放的笑容更美了!“以前村民门口堆着柴草,垃圾随处可见。现在,山绿了,水清了,门前屋后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生活越过越舒心。”乌木龙乡新塘村村民李小海感叹地说道。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永德县始终把‘森林永德’建设当做保护生态、增加绿量、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过程,目前正在将永德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幸福、宜居之地。”字德海告诉记者,永德县不为单纯造林而造林,栽致富树、发展特色林果成为该县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永德县正积极打造生态经济区,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精品农业庄园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着力打造甘蔗、烤烟、林果、茶叶、畜牧、生物及林下产业等生态品牌,建设生态优质的芒果之乡、坚果之乡、南药诃子之乡及烟叶生产基地、药业生产基地、核桃生产基地;同时,围绕“绿色永德、湖滨城市、恒春古郡、大美胜地”的品牌定位,发展生态旅游,推出了一批以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为主的旅游精品,开发了一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体验项目,积极打造面向沿边开放的休闲、养生、旅游的大美胜地。
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产业的兴起,使永德的魅力因绿陡增。
桑早明,大雪山乡蚂蟥箐村村民,从小就喜好打猎捕鱼的他,天天和朋友一起拿鱼摸虾,生活十分困难。10年前,政府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和大规模发展生态经济,桑早明缴了枪毁了捕鱼器,举家来到南汀河边,承包了110亩荒山开始种植澳洲坚果。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改善,山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桑早明的坚果园也开始显现出效益,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今年,桑早明已经挂果的60亩坚果和他精心培育的坚果苗,给他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
永德县是山区农业大县,通过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的发展之路,十几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瘠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环境越来越美,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和成片的经济林果,呈现出一片丰饶景象。全县现有林业用地29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89%,形成了以经济林果为重点的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走出了一条荒山增绿、资源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生态富民之路。
“植树造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实施, 奠定了绿色增长的生态基础;在‘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战略的引领下,群众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进而促使传统耕作方式和畜牧模式开始转变,特别是以‘三个百里’(百里坚果长廊、百里生态恢复示范带、百里药谷)为代表的南汀河流域‘三带’建设和‘三万’工程的实施,使永德的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从长期以粮食为主逐步向粮经结合转变,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实现了保护和发展共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绿色资源。”县长字德海向记者介绍。
绿色前进,荒山退却,给永德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全县22.86亿元的农业产值中,33%来自于林业产业体系。该县把澳洲坚果产业作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抓手,短短几年时间,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坚果基地,坚果面积达27.74万亩,目前,全县已有3.8万亩坚果开始挂果,产量2216吨,农业产值达6648万元,工业产值3015万元,到27万亩坚果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使农民增收11亿元。永康镇建成全省主要的芒果商品生产基地,有芒果面积4.3万亩,年产值达7740万元,成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乌木龙乡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核桃经济林面积已达152396亩,人均5.66亩,收入8609.8 万元,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4 %。
“近年来,永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永德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势头更为强劲。”县林业局长武文军说,围绕 “绿色永德、湖滨城市、恒春古郡、大美胜地”的发展思路,全县上下全力推进“森林永德”建设,去年,投资6500万元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植树78.8万株,74201户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林果75.08万株。
今年,“森林永德”的建设气魂更大、措施更力,全县以“百里坚果长廊”、“百里生态恢复示范带”、“百里榕树大道”建设为重点,以创建森林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社区)、生态文明示范户为载体,“森林永德”建设亮点频现:“十百千万”快速推进,共植树83.4万株,完成雨季造林15.83万亩;“三创”建设进展有序,创建森林示范乡镇2个、森林示范村庄(社区)132个、生态文明示范户1400户;典型带动成效明显,在5个乡镇8个点建成17936亩“森林永德”建设示范区,在10个乡镇建成54410亩“森林示范乡镇”样板林;通道绿化档次提升,沿振清线永德段和施孟线崇岗段建成73公里的榕树大道,种植榕树6150株,在大雪山乡和崇岗乡实施“百里坚果长廊”建设,种植坚果49450亩,在施孟线和永康至德党二级路沿线实施“百里生态恢复示范带”建设,种植坚果7459亩、其它树种4832亩;企业造林示范引领,康伟药业集团在崇岗荷泥塘至大雪山大芦场实施“百里药谷”建设,建成速生丰产林4.95万亩……
永德绿了,永德靓了,永德人民绽放的笑容更美了!“以前村民门口堆着柴草,垃圾随处可见。现在,山绿了,水清了,门前屋后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生活越过越舒心。”乌木龙乡新塘村村民李小海感叹地说道。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永德县始终把‘森林永德’建设当做保护生态、增加绿量、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的过程,目前正在将永德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幸福、宜居之地。”字德海告诉记者,永德县不为单纯造林而造林,栽致富树、发展特色林果成为该县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永德县正积极打造生态经济区,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和精品农业庄园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着力打造甘蔗、烤烟、林果、茶叶、畜牧、生物及林下产业等生态品牌,建设生态优质的芒果之乡、坚果之乡、南药诃子之乡及烟叶生产基地、药业生产基地、核桃生产基地;同时,围绕“绿色永德、湖滨城市、恒春古郡、大美胜地”的品牌定位,发展生态旅游,推出了一批以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为主的旅游精品,开发了一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体验项目,积极打造面向沿边开放的休闲、养生、旅游的大美胜地。
生态环境的改善,绿色产业的兴起,使永德的魅力因绿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