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累镇是勐腊县西北部国境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在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关累镇紧紧围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一主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描绘出了一幅幅“山更绿、水更清、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图景。
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并举
关累镇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各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明确了生态创建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单位,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以傣历新年节、嘎汤帕节、盘王节等民族节日为平台,采取小品、章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通过设置橱窗、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形成了人人自觉参与创建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关累镇辖区内无重大污染事件发生,也无滥垦、滥伐、滥挖和滥捕现象。
科学规划和产业发展并举
关累镇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针对区位优势突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按照“旅游兴镇”的思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完成了中心农贸市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城镇垃圾填埋场、自来水厂、民族文化广场和集镇街道设施、路面、路灯、给排水和绿化等一批基础建设,有效提升了集镇区服务功能。同时,抓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果蔬、水(干)果、茶叶、畜禽、粮食产地的机遇,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2011年,在勐远村委会投资70多万元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辣椒、茄子、黄瓜等冬季蔬菜远销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年销售量达3000吨,销售额达1500多万元。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创收过程中,也不断提高了科技和生态意识。目前,全镇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为74%。为延伸生态农业的空间和市场,关累镇着力扶持各族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和林下经济,一个个四季“树成林、花成片、果飘香”的美丽村寨不断涌现。
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并举
在关累镇城子村一组,清澈的勐远河贯穿村两头,村民岩务家的远香饭店就开在河边不远处,依托着勐远仙境的魅力,饭店总有各地游客前来就餐。岩务说:“现在我们村外的车流量比城里还多,村里开了好几家餐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风景,吸引着很多游客到村里来买傣装、品傣味,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城子村的发展只是关累镇推动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的一个缩影。关累镇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生态旅游为重点,按照全镇经济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做好酒店餐饮和农村“傣家乐、爱伲乐”旅游接待村建设及旅游接待知识培训,努力开发生态性、民族性、多样性的旅游项目,成功打造了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生态旅游龙头企业———勐远仙境景区。
源头管控和污染防治并举
关累镇严格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管控,特别是在橡胶加工项目引进中,严把环保初审关,认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控制新污染源产生,重点发展无污染、工艺先进的科技型企业,坚持“环境准入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企业管理,与企业签订环境目标责任书,切实加强污染源的监控。2011年,关累镇争取资金支持镇制胶厂进行废水和废气设施改造项目,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设施相结合的处理工艺,80%以上的处理废水得以循环利用。在“两污”防治工作中,投入资金204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量为255吨的污水处理厂,能收集集镇区及周边农村70%以上的污水,有效解决了全镇污水处理难题;建成1个占地11.3亩的规范垃圾填埋场,服务集镇及周边村寨、农场居民小组。
整治环境与保护水源并举
为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关累镇组织各村委会、各站所定期和不定期对公路沿线、公共场所的白色垃圾及村寨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并把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纳入村规民约,使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全镇5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已基本实现“五通”,37个村民小组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6个村民小组建有文化室。一幢幢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卫生路、水泥路取代了原来的泥巴路,“白色污染”得到控制,“脏、乱、差”的现象基本消除。与此同时,关累镇把加强水源地保护、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抓好抓实,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通过保护水源、修水池、换管道、装净水器等,对农村人畜饮水设施进行改造和修缮,完成饮用水安全改造工程,保证了群众的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