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乡推进,向生态特色产业进军
据介绍,新街镇流转土地2万多亩,目前,全市第一。省市县协同作战,镇党委、政府引领农民强技能,兴产业,力走“富民强镇”之路,这种从未有过的现象使这片贫瘠的土地成为向生态特色产业进军的开发热土。蓝莓、玛卡、竹柳、蔬菜转变成全镇四大生态特色产业,加上打工收入,有钱的农民盖起来一栋栋乡间别墅,煞是令人羡慕。这就是记者近日到新街镇看到的大山人与时俱进的情景。
今年蓝莓示范规模计划500多亩,已完成320多亩,秋季实现种植计划。实践证明,蓝莓种植非常成功,明年计划发展2000多亩,全面推开。玛卡种植集中于海拔2800米左右的转山包一带,已发展4200多亩。竹柳发展了1600多亩,并竭力发展冷凉生态蔬菜,除规模化种植外,房檐屋角均可种植。
蓝莓市场价可达80元一斤。蓝莓有明目、免疫功效,老板定出的蓝莓保护价40元一斤。玛卡畅销市场,市外可卖几十元一斤。老板已将玛卡初加工成药片,食用十分方面,供不应求。竹柳实行砍三保二,即三年收获销售,二年继续生长。竹柳是生产纸张、层板的原料,经过仔细计算,三年后,每亩竹柳一年可增收1万多元。
造血功能,技能“强基地”提升市场竞争力
新街镇农民逐渐懂得,造血靠产业,产业靠技能,技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穷了若干代人的新街镇农民,深刻领会到传统农业转向技能农业才是生存发展指导。搞生态特色产业,拿锄头把的手要学会科学种植,在技能培训中不断提高驾驭生态特色产业的能力。
农民懂得,就像种庄稼一样,你哄地皮、地皮哄肚皮,搞科学生态特色产业种植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按公司要求一丝不苟地操作,才可能种出最好的“庄稼”。一大批农民不仅成了种植特色“农作物”的好手,而且成为公司的技术工人,成长为时代新型农民。市场竞争就看质量,谁的产品质量好,谁就占领市场制高点。技能“强基地”就是提升市场竞争力,这道理,在新街镇农民家喻户晓。
大山希望,打开山门农民成了市场弄潮儿
山朝水朝,不如人朝。解放后,封闭了几十年的新街镇,随着“整乡推进”步伐的迈进,热闹了。城里老板纷纷到这里甘当“农民”,逐渐把“加工”视线转入新街镇,不断拉长生态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千方百计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最大化地激发农民种植和销售热情。农民不出门就可打工当工人,土地流转变成腰包里的钱,一举两得,不亦乐乎。最关键的是,还解决了“留守”问题,便于赡养照顾老人,抚养子女就近读书。算算细账,农民找一文算一文,不像以前花在吃饭、租房、回家上,更难熬剪不断的思念和牵挂。
一位坐着乡间别墅的中年农民说,现在好了,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里老人小孩都住在这栋房子里,大人出门就打工,小孩出门就读书,老人晒晒太阳,悠闲自得,一家人其乐融融,家乡真是变了样!他除了在公司打工外,也和不少农民一样,与老板一起跑市场,研究市场动向,成了市场弄潮儿,很有成就感。他说,想不到,自己一个穷光蛋也住上了大房子,成了公司挑梁的人!
小康同步,大山人决不落伍于发展时代
新街镇一位正侍弄蓝莓地的村民负责人说,他也在给公司打工,报酬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他说,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就是好,谁能想到,一个整乡推进政策,穷了几辈人的新街镇一下子火爆起来,土地生出了金蛋蛋,像做梦一样,好事来了,家家都不愁盖新房!
这位农民接着说,小康时限离我们不远了,国家要求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有这么多人帮忙,我们大山人决不能落伍于发展时代!
心中有梦就有追求,新街镇农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生态特色产业富家的目标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