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大姚县三台乡三台村委会外水炉村村民刘国成家满山的核桃树、板栗树已结满了果实。“贷了10万元的林业贴息贷款,加上自筹资金,共栽下核桃、板栗160亩。贴息贷款国家贴5个点的利息,我的负担一下减轻了,去年卖核桃、板栗的收入有10多万元,今年挂果比去年好,收入应该更多。”刘国成开始期待着又一个丰收年。
以改革创新思路,破解发展特色经济林的资金瓶颈,云南省林业贴息贷款“贷活”的不仅是大山深处的三台乡。目前,全省以2.65亿元财政贴息资金,吸引、撬动120亿元社会资金进山兴林,新植和抚育桉树、思茅松、西南桦、核桃、油橄榄、柑橘、花椒、橡胶、梅子等特色经济林726.69万亩,2.43万农户、194户林业龙头企业在广袤的山乡建起“绿色银行”。
94%的山区面积,为云南省发展特色经济林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由于林业投资大、周期长,林农虽有心发展,却无钱栽树。为此,云南省在积极拓宽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投融资渠道上出实招、办实事。从2009年开始,启动专门针对林农、林场职工和林业龙头企业的林业小额贴息贷款项目,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特色经济林发展。愿意种植特色经济林的林农,只要向林业部门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就可以获得5万元到30万元的贴息贷款,且贷款期限长达3年至5年,基本是经济林有收益的年限。贷款利息方面,云南省在中央财政贴息3个百分点的同时,由省财政再贴息2个百分点,共5个百分点的贴息贷款让林农、企业发展经济林既能贷到款,又能用得起。一系列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企业投资发展特色经济林的积极性。仅2013年,云南省利用1.36亿元的贴息资金,撬动社会资金50多亿元投入林产业,新造和抚育核桃、油橄榄、油茶、澳洲坚果、草果、中草药、石斛等100多万亩。“有了贴息贷款,三台乡核桃种植面积一下发展到20.5万亩,人均17亩,去年人均核桃现金收入达1.17万元。”三台乡乡长龙治宝介绍。
今年云南省将进一步扩大林业贷款贴息规模,重点扶持农户营造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和企业建设林产品加工项目,上半年全省已新增林业贴息贷款51851.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