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素有“滇东粮仓”的美称,农业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基础相对较好,随着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已培育出一批有较大潜力的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集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如:全国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加工基地、西南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基地和油菜种植加工基地、云南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和蚕桑种植加工基地、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等,为我市外向型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产品出口499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4.9%,同比增长24.2%,是全市第二大类出口产品。其中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已有10家,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农产品主要以万寿菊浸膏、冻罗非鱼、蔬菜、魔芋精粉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代表。曲靖现已发展了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具备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政策、产业、平台、人力资源等多层叠加优势。加快发展曲靖外向型农业,对于推动曲靖农业提档加速,引领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曲靖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总体上看,曲靖农业外向度低,开放程度不高,外向型农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与外地先进地区和农业产业化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发展中也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建议:
一、加强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要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上下功夫。要把加强对外向型农业主动融入云南桥头堡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和政策研究。加大对外向型农业知识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批适应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对涉外农业领域的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外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宣传、推动上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品牌、品质”工程,深化农产品品牌化运作,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我市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基地,做大做强我市外向型农业。加快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根据农产品出口、品牌特色和国际需求,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种养基地,迅速扩大基地规模,形成原料生产能力。规划建设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的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以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为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基地层次。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
三、加大政府服务和扶持力度。做好农产品深加工的文章,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行业和特色农产品领域,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连接度高的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农产品。进一步搞好我市农产品市场规划,切实增加投入,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市场的信息化建设,降低外向型农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努力改善我市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软环境,大力推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服务,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四、招商引资,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外向型农业。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不同方式,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曲靖,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外资金参与曲靖外向型农业开发建设。抓规划指导。按照“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要求加强规划指导。抓项目包装。通过精心包装项目,把外向型农业招商项目积极推向市场。
五、“借船出海”,发挥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突出行业协会发展,强化对农产品出口的协调服务。通过整合、新建、提升等手段,精选一批组织化程度高、国际竞争力较强、运作规范、自我管理和服务功能全面的农产品出口的行业协会。通过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有效发挥信息引导、科技服务、纠纷处理、行业自律、价格协调、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真正架起农民走向外部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