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绿中,人在景中”是永发宜居新村庄建设后的靓丽景观。永发居民小组有301户1212人,是典型的回、汉民族杂居村寨。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烤烟、蔬菜种植,养殖业,劳务及商贸。作为全市新村庄建设试点村,该居民小组去年以来瞄准独特的回族风情风俗,按照突出体现民族建筑符号、注重民俗文化、保持原生态开发等要求进行特色民居改造,以美化绿化亮化村庄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着力建设好住好在、宜居宜业的新村庄。目前,新村庄建设项目已接近尾声,10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4170.1万元,完成规划投资资金量的98.1%,占规划工程量的84.20%。
如今,“白墙灰线格子窗,坡顶灰瓦两头翘”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永发新村庄建设主打“款式”。在群众民居建设和改造中,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群众选择统一设计的保障型、普通型、小康型、富裕型四大类12种户型的民居设计进行建设,充分体现民族建筑风格。并采取听证、论证、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对房屋建筑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生产区和生活区、工业区和农业经营区、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分开。通过建设,做到了农户住房“八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双八配套”。“八有”即: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储粮)间、水窖、沼气池、畜厩;“双八配套”即:配套建设硬化道路、供排水、供电、简易污水处理设施、通讯、公共绿化、垃圾池、公共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行政办公、便民服务、医疗卫生、农家书屋、教育、商店、小广场、红白理事会等公共服务设施。新村庄建设以来,共拆除房屋207间,烤房50个,小房160间,完成新建住房60套;村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硬化进村道路一条1.2公里,硬化村内道路一条1.4公里,修建排水沟3.1公里,修建涵洞13道,建设绿化池 135个,拆除围墙 960米,新建围墙 1156米,完成永发一组活动广场改造,启动永发二组活动室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春播时节,漫步在永发居民小组村外田间,让人感受到这里处处涌动着特色产业发展的热潮,千亩连片的蔬菜基地里各种时鲜蔬菜青翠欲滴。新村庄建设以来,该居民小组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了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先后种植了西兰花、甜脆玉米、红辣椒、生菜等,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新建年出栏1000头以上和年出栏500头的肉牛养殖小区各1个,带动养殖户50户,每年每户直接增加人均纯收入1500元。
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是新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今“回汉一家亲”已融入了村民的灵魂深处,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新村庄建设中,新建了具有回族标志性的村牌,对清真寺进行了民族特色改造,积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推广“三轮四联”工作法(三轮:轮户值日保平安、轮户调解保和谐、轮户清洁保卫生;四联: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和谐联创),建立健全了工程后续管理制度、保洁制度、文明公约等一系列制度,从而改变了治安乱、回汉不团结的现象,营造了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经济大发展、民族大团结的 “新”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