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丰收了!
古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春种秋收”是大自然的规律,勤劳的盈江县油松岭乡江心坡人,遵从自然规律,从不空说空做,把美丽乡村建设的支点放在产业上,喜获丰收的群众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村民寸守爵说:“通过产业支撑,江心坡村民一家比一家富裕,有的村民都开起了宝马车。”
江心坡村由小新寨、拉广、江心坡等7个村民小组组成,有630多户人家2900多人,现有耕地7000多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图画不再为江心坡人憧憬,本着“产业是支撑,增收是宗旨”的原则,紧扣“产业新村富民”的战略思路,大胆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协会组织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由马铃薯协会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仅2011年,江心坡就种植马铃薯5000多亩,产量8000余吨,销售收入800余万元,人均销售收入1.5万元,辐射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6万多亩,产量9万余吨,产值9000多万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路子。目前江心坡马铃薯协会已有10个分会200名会员,会员遍及弄璋、太平、旧城等10个乡镇,产品销往上海、四川、长沙等地。
采取复合式种植方式发展产业,村民一改过去传统的、单一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积极探索、发展水稻—马铃薯—玉米、水稻—马铃薯—马铃薯—包谷一年三熟、四熟制生产模式,以今年马铃薯一吨收入2700元、甜脆包谷一吨收入2000元加上水稻收入算,亩产值达5000多元,户均年收入就达6万多元。村干张秋发说,以前村民只种植小麦、水稻,亩产值仅为400至500元,高的不超过700元。如今村民在甘蔗地里套种马铃薯也获成功,眼下又盯上了木薯种植,每季每亩收入1万元,一年种三季,仅木薯一项收入就达3万元,这还不算其他副业收入,幸福的江心坡村民体会着“一望平田皆沃壤”的喜悦。
“不让一户受穷”以强带弱走产业致富路。村里会致富能带头的党员,结对帮扶致富无门的贫困户,联系老弱病残的重点户,带领大家共同发展产业,使家家户户盖起了宽敞漂亮的新楼房,把昔日的河滩变成风景秀美、生活殷实的新村庄。通过多年探索,江心坡走出了一条以产业为支撑建设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成功之路,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独特的“江心坡模式”和“江心坡效益”。
寒冷料峭的隆冬时节,漫步江心坡村,记者发现,一个产业就是一片风景,那层层叠叠的绿就是风景的底色。嫩绿的是那一片片拔节抽穗的玉米苗,淡绿的是那一墒墒展开叶片的香料烟,深绿的是那一垄垄生长繁茂的马铃薯,与清凌凌的河水、绿茵茵的大青树,构成了江心坡最美的田园风光,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图景生动地展露在大盈江畔。
当记者问村民,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时,72岁高龄的张如教说“电视上说的美丽乡村我不懂,但我感觉房子漂亮了,已经有三、四辆宝马车进村了,村子干净整洁了,大人小孩不讲脏话了,老人小孩都得到照顾了,这算是吧?”掰着指头,老人给出了“美丽乡村”最朴素的概念。
盈江县农办主任黄永助说,“美丽乡村” 的概念,不仅是指乡村水清、山绿、路洁、房美,更指的是农民素质提高、收入增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之美、社会和谐与民主法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