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乡村建设让兴隆村村民住进了漂亮的新房。
日前,记者来到离禄劝县城31公里的兴隆村,时至中午,冬日暖阳把兴隆村一幢幢彝家小楼照得透亮。记者走进村民刘金权家,充足的阳光照满了一家四口清爽整洁的小院。刘金权家有两层小楼,上下各有一个客厅和两个卧室,一楼有一个宽敞的小院、厨房和卫生间,二楼则有一个采光充足的大阳台。在宽敞明亮的一楼客厅里,沙发、茶几、电冰箱、电视等一应俱全、摆放整齐,刘金权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儿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着他最喜欢的动画片。
“去年搬进新家时,我就一心想着一定要买些新的、好的家具,才对得起这么好的房子。”刘金权这个黝黑、朴实的彝家汉子,在讲起新家时,充满了喜悦。的确,刘金权家的新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如今,他和妻子种了烤烟8亩、板栗和核桃各2亩,还养着近20头猪,一年下来收入能有七八万元,总共花费18.8万元建起的160平方米新房,除去各级政府补助的5万元资金,另外的5万元贷款也在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偿还了一半多。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施发原说:“住进新房的这一年,村民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通过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木和发展生猪养殖,大多数人家都已偿还完半数左右的低息贷款,现在每家都有农用机械,有小汽车的人家也不在少数。”
兴隆村大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切实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离刘金权家不远的兴隆村小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则在晒太阳。施发原说,这一年来,整个村庄都干干净净,村民们逐渐养成了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住进新房这一年,每个人都是喜在心中,笑在脸上!”和刘金权一样,提起新房,77岁的赵自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人说,村里有了马路、自来水和太阳能,来往镇上和县城的公交车通到家门口,到板栗成熟、猪出栏时,有人会到家门口收购,“宜居农房政策带来的实惠真是好!”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还在种板栗、养猪,他说:“我还有劲,想让自家的生活更好!”
如今,在紧邻第一批宜居农房的一片空地上,兴隆村第二批38户宜居农房正在打牢地基,火热展开建设,今年下半年,兴隆村一部分群众将入住新房,继续演绎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