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
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凤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9镇66个行政村653个村民小组。如何让新思想在地广人稀的山区县落地生根?凤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主题,紧扣“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等关键问题,大力实施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自2019年3月实施以来,已累计开展90场次,受众达1万余人,探索出了一套实际实用的新思想宣讲“凤县模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宣讲品牌。
一、选名嘴,千里挑一“赛明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更加及时、生动、形象、高效地把党的创新理论传遍千家万户,凤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全县大力实施“新思想进万家”工程,策划开展“十大系列”主题活动,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是其中一项特色品牌项目。
做好新思想宣讲,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谁来讲?凤县坚持“选、育、赛、聘”四位一体方式,层层遴选出了一批热爱宣讲、能说会道、出类拔萃、口碑良好的“草根明星”宣讲员。
一是遴选“骨干”。全县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大队1个、理论宣讲中队11个,遴选大队长12名和中队长、副中队长36名;县实践办专门下发《关于选拔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和征集优秀宣讲稿的通知》,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筛选聘任的程序和方式,在全县遴选志愿者宣讲员231名。
二是培育“精英”。对于层层推荐遴选出来的志愿者宣讲员,县实践办和理论宣讲平台专门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师专家培训辅导,让他们既能讲、还会讲、又能讲好。培训结束后,组织全县志愿者宣讲员走进杨家坪社区开展“新思想进万家”工程启动仪式暨宣讲报告会。启动仪式后,由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大队牵头,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中队分组深入9个镇、66个村、4个社区以及群众集中居住点开展大宣讲活动,确保基层所、站全覆盖,力争使每家每户都受到教育。
三是赛出“名嘴”。各志愿服务中队组织宣讲员下基层宣讲中,对涌现出来的优秀宣讲员,及时推荐给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大队,由理论宣讲平台纳入“精英”“名嘴”师资库。县实践办在每次组织开展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时,根据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在名师库中点将,组织下基层练兵。镇村实践所站在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时,也可从名师库中邀请,由理论宣讲平台指派参加。
四是聘任“讲师”。经过层层遴选、多场宣讲练兵,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宣讲员。县实践办对98名县级优秀宣讲员专门颁发了聘书,其中特聘31名。根据群众需求,县实践中心又从各行各业遴选了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有威信的非遗传承人、行业精英,经筛选研究后聘任陈树民等50名同志为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传习师。对聘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传习师,依据《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实行星级认证制度,服务时长达到星级志愿者标准的,享受星级志愿者相关待遇,特别优秀的,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先进人物评选。
五是优选“讲稿”。以“书记讲党课、干部讲政策、能人讲技术、专家讲理论、模范讲事迹、百姓讲变化”为重点,在全县征集通俗易懂、生动鲜活、有情节、有细节、有情感、有故事的优秀宣讲稿240篇,组织有关专家联评后确定优秀宣讲稿130篇,以县实践办名义予以表彰。县实践办还专门编印《时代新声》《古羌新韵》《故道新风》《富民新策》4套宣讲教材和4套“口袋书”,专门订制了一批“新思想进万家宣讲队”黄挎包,将所有宣讲资料装在里面,成为凤县理论宣讲员的标配和身份象征。
二、摆擂台,八仙过海“显神通”
如何让“大道理”变为“小故事”,让群众爱听、好记、乐于参与,凤县借鉴陕西电视台播出的“戏迷大叫板”节目,坚持线上线下全覆盖,分两步走实施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
第一步,线下“叫板”。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将全县9个镇划分为三个片区,每月分片区举行一期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活动。每月月初,各片区召开一次 “镇村大叫板”碰头会,确定本月宣讲主题、时间、地点等,采取“擂台赛”的方式,明确片区中的其中一个镇为“守擂方”,在辖区内的理论宣讲讲堂、文明实践舞台或自然村组院落大树下“摆擂”,其余2个镇为“打擂方”,组织本镇优秀宣讲员前来“打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取演讲、快板、小品、戏曲等形式开展宣讲。宣讲中,由县镇精选的评委和群众代表对宣讲员的宣讲进行点评,并由现场观众上台给最喜爱的宣讲员投纸折红星、玉米粒等,最终评选出1名最佳宣讲员和最优宣讲稿。活动结束后,由主办方将最佳宣讲员名单及宣讲稿报县实践办,由县实践办予以表彰奖励,优秀宣讲稿则印发全县作为宣讲参考教材。
第二步,线上“亮相”。在线上“摆擂”宣讲的同时,县实践办、融媒体中心在县电视台开辟“初心讲堂”专栏,录播刊播新思想宣讲“大叫板”的优秀宣讲视频,并同步上传至“爱凤县”APP、“文明实践”云平台,通过全媒体矩阵推送,让广大群众在线共享精品的理论课。截至目前,共开展线上宣讲20次,创作微视频110个、收听收看总量达7万人次。
三、铸品牌,润物无声“传党声”
如何让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深入持久开展下去,让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凤县紧盯群众需求,用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的新思想宣讲,让“大叫板”成为群众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生活上解“难”的平台。
一是把握“大方向”,增强理论宣讲的引导力。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要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秦岭生态保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把“大主题”作成“小切口”,用“小事情”反映“大道理”,让群众爱听,愿意听;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使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样板,用“好家风”弘扬“新文明”,让社风民风更淳更好,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
二是突出“接地气”,增强理论宣讲的亲和力。活动中,把乡镇党委的理论优势、乡贤能人的影响优势、职能部门政策优势整合起来, 精心撰写宣讲稿,用乡土音翻译大道理,用“家常话”解读“新政策”,既深入学习宣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理论进行通俗性转化,又投身于群众当中,了解他们的感情和爱好,关切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从群众中学习智慧,使宣讲内容既能体现中央精神,又用活语言反映群众诉求,创作出的内容百姓爱听爱看爱参与,产生广泛共鸣,由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引导了精神面貌上的提升。
三是着眼“新思想”,增进理论宣讲的凝聚力。新思想宣讲 “大叫板”活动在找准政治站位, 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宣讲活动的同时,及时把党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国际国内最新形势融入到宣讲内容,帮助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准确把握、统一思想。
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活动组织流程
第一步,选拔宣讲员
一是遴选“骨干”;
二是培育“精英”;
三是赛出“名嘴”;
四是聘任“讲师”;
五是优选“讲稿”。
第二步,线下“叫板”
一是召开碰头会。每月月初,各片区召开碰头会,确定宣讲主题、时间、地点
二是发送活动通知。“摆擂”镇通过微信群、大喇叭等形式,给群众发布活动通知,告知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组织群众到时参加活动。
三是举办活动。“摆擂”镇在辖区内的理论宣讲讲堂、文明实践舞台或自然村组院落树下“摆擂”,其余两个镇为“打擂方”,围绕主题宣讲。
1.主持人宣读“镇村大叫板”活动规则;
2.宣讲员上台宣讲;
3.群众投票评选“最受欢迎的宣讲员”;
4.评委点评并颁奖
第三步,线上“亮相”
县实践办将优秀宣讲稿印发全县作为宣讲参考教材;县电视台开辟“初心讲堂”专栏,刊播新思想宣讲“镇村大叫板”的优秀宣讲内容,全媒体矩阵进行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