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到集约:示范区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农民变社员,实现效益最大化
走进饶阳县大尹村镇绿科公司园区,蔬菜“打点滴”,大棚装“空调”,新的节水技术让人赞叹。一座集雨池,一套滴灌系统,能管两个大棚基本灌溉用水。
作为蔬菜合作社社员,东风庄村农民刘本利说:“如果不是合作社+公司,靠农民自己根本弄不起。”如今,刘本利成了合作社的蔬菜管理员,每个月有2500元工资。
有着蔬菜种植传统的大尹村镇曾一度为水而困。“出路就在节水。”镇党委书记李瑞峰说。从今年开始,河北省启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饶阳县是首批建设县。正是因为传统产业优势,示范区落户大尹村镇。财政、国土、水利多渠道资金整合,补起农业基础短板,龙头企业入园,与农民合作社结对,最大程度提升蔬菜产业效益。
李瑞峰算了两笔账:一是节约账,园区灌溉系数达到0.73,平均每个大棚节水200立方米,节约化肥10公斤。二是增收账,高标准温室大棚土地利用率提高30%,亩均产出上万元。
园区发展带动全镇兴起蔬菜、果品合作社65个。大迁民村成立党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以土地入股,除保底租金外,还分得众悦公司年利润15%的红利。如今,大迁民村有420个农户自愿入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已成雏形。
今年以来,河北12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共流转土地12.4万亩,初步形成了平山生态治理、藁城粮食生产、饶阳设施蔬菜等“一县一特”的发展格局。
从“撒胡椒面”到“攥紧拳头”,向粮食生产核心区倾斜,向科技要节水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省农发办副主任金树林说,保障粮食安全,河北农业综合开发从“撒胡椒面”改为“攥紧拳头”,集中财力保重点,向粮食生产核心区倾斜,同时加大高效节水措施实施力度。就是“让适宜种粮的地方多产粮。”